[实用新型]船载北斗二代设备与船舶以太网间的协议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0603.8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0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聂建涛;苏华平;韩胜宇;王宏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陆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焦宪长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北斗 二代 设备 船舶 以太网 协议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通信协议转换装置,用于船载北斗二代设备与船舶以 太网间的通信协议转换。
背景技术
船载北斗二代设备由于其无源定位、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好等众多优点,在船舶领 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船载北斗二代设备需要通过通信信道与船舶以太 网进行数据交换,但由于船载北斗二代设备的通信规范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 通用数据接口》,本规范与船舶以太网的标准不统一,给船载北斗二代设备的使用造成诸多 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和管理成本。
目前船舶以太网执行标准为IEC61162-450(《海上航行与无线通信设备及系统 数据接口》Part450:多方通话器和受话器的以太网互联),标准中没有定义船载北斗二 代设备如何接入船舶以太网,造成船载北斗二代设备接入船舶以太网困难。而在现行的国 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决议MSC.379(93)中关于“船载BDS(北斗)接收设备性能标 准”中又要求必须符合IEC61162的接口的要求,同时现行的IEC61162-1和IEC61162-2 (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数字接口第1部分:单通话器和多受话器)定义基于串 口数据格式,相应的IEC61162-450的标准中也未规定船载北斗二代设备接入船舶以太网 的方法,所以采用通常的串行口通信与以太网通信转换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IEC61162- 450标准的要求。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提供一种协议转换装置解决上述问题,为船载北斗二代设备 在船舶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船载北斗二代设备数据采集、传输及连接船舶 以太网的通信协议转换装置,使得目前船载北斗二代设备能够接入符合IEC61162-450标 准的船舶以太网。
为实现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船载北斗二代设备与船舶以太网间的协议转换装置,包括实现协议 转换的MCU,存放协议转换装置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存储器,电源模块,复位电路,网络接 口和UART0;
所述的实现协议转换装置的MCU采用STM32F103CBT6TR微控制器;
所述的复位电路是采用当出现故障时产生复位信号能重新启动的硬件看门狗;
所述的UART0由进行RS422全双工通信的串口控制器和5针接口构成;
所述的网络接口由以太网控制器和RJ45接口构成;
所述的电源采用提供DC5V输出的芯片LM22676和DC3.3V输出的芯片LT1086-3.3。
所述的网络接口以太网控制器采用ENC28J60芯片,通过SPI接口连接至MCU,连接 到船舶以太网的RJ45接口采用HR911105A芯片。
所述的UART0的串口控制器采用芯片Max488E,通过UART接口连接至MCU。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用于船载北斗二代设备与船舶以太网通信协议转换装置, 应用于连接符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数据接口》标准的船载北斗二代设备和 符合IEC61162-450标准的船舶以太网,使得这两个不同标准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使目前船载北斗二代设备用于符合IEC61162-450标准的船舶以太网中, 从而为船载北斗二代设备在船舶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硬件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MCU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UARTO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网络接口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连接船载北斗二代设备与船舶以太网络的协议转换装置用于连接两个不同标准 的通讯系统,使得两者可以进行数据交换。本协议转换装置具有两个通讯端口,一个用于与 符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数据接口》标准的船载北斗二代设备通讯;另一个与 符合IEC61162-450标准的船舶以太网进行通讯。
如图1所示,连接船载北斗二代设备与船舶以太网的协议转换装置包括MCU、存储 器、电源模块、复位模块、UART0和网络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陆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陆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0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网络病毒库升级架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自动防尘散热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