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分孔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6429.1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2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廷;张希烈;王皎月;彭晓东;杨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08 | 分类号: | B21B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3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分 孔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线切分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分孔型结构。
背景技术
切分轧制就是在轧制过程中,钢坯通过孔型设计轧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断面形状相同的并联件,然后经切分设备将坯料沿纵向切分成两条或两条以上断面形状相同的轧件,并继续轧制直至获得成品的轧制工艺。切分带部位毛刺,切口不规则,轧后易形成折叠,影响轧材表面质量,当剪切方法分开并联轧件时,轧件易扭转,影响轧件质量。切分轧制过程中,因受孔型系统参数、轧槽磨损、轧机弹跳、导卫安装等因素的影响,各线轧件尺寸都不会完全一致,长度上表现为存在四线或三线线差,重量上表现为存在的负偏率差异大。在以上影响因素中,孔型系统参数设计合理与否,会对切分线差与负偏差产生较大影响。切分孔型在连接带的厚度、宽度控制的是否合理会影响轧件撕开效果。过宽、过厚都会增加切分轮负担。同时会在后道次轧制中难以消除连接带带来的影响,在成品上形成折叠,影响产品质量;而连接带过薄又会使轧辊寿命降低。现有的切分孔型在相同的轧速条件下,各线的秒流量不同,最终导致线差与负偏率波动较大,并且还会出现切分带处轧件未切干净的状况,撕开后粘连在中线上,最终出现中线折叠的缺陷,严重影响轧钢质量,造成了大量的成品判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切分孔型结构,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切分孔型的尺寸结构会导致切分的线差与负偏率波动大,中线折叠缺陷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切分孔型结构,包括上轧槽和下轧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轧槽和下轧槽上下拼合成完整的切分孔型,上轧槽和下轧槽在对应位置开设有若干凹槽,相邻凹槽之间形成锲顶,上轧槽和下轧槽拼合后形成若干个圆状的孔型平行排列,孔型在水平方向未闭合并相互连通,两侧的孔型为边线孔,中间的孔型为中线孔,边线孔的面积大于等于中线孔的面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分孔型结构对轧件进行切分轧制加工,线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切分截面面积不等,造成在相同的轧速条件下,各线秒流量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分孔型结构采用四切分孔型,四切分孔型的总宽度为63.4~64mm。以四切分孔型的总宽度定义为充满度,分别计算出中线孔面积和边线孔面积,然后以90m成品轧件折算线差,调整边线孔面积,使其充满后尽可能与中线孔面积一致,根据体积不变定理,理论上可使线差为0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线孔的面积为163.86mm2时,边线孔的面积为163.92~164.936mm2;中线孔的面积为167.1mm2时,边线孔的面积为167.1~167.42mm2。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线孔的半径为6.9~7mm,边线孔的半径为7~7.1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中线孔的中心间距为16.2mm,中线孔与边线孔的中心间距为16.29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轧槽和下轧槽的边条锲角为53.7~60°,锲顶圆弧半径0.7~0.8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轧槽与下轧槽的锲顶间距为1.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切分孔型结构综合考虑轧机弹跳的影响,通过面积计算证明切分孔充满程度是影响四切分线差的主要因素,边线孔的面积大于等于中线孔的面积时可以有效控制线差;通过调整切分孔型的边线孔面积,从而降低线差的控制难度,在90m倍尺下,Φ12×4线差可控制在200mm以内,负偏差异均可控制在1.0%以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切分轮与切分孔型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三切分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切分孔型结构,解决由于切分孔型导致线差与负偏波动较大,造成冷床乱钢、飞剪处堆钢、外部超国标质量异议多、综合负偏不好控制、调整困难的问题,消除中线折叠,提高成品表面质量,稳定成品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64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切割塑料的液压切料机
- 下一篇:夹脚可调整的多角螺丝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