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3072.6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唐伟;戴震宇;费萨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33 | 分类号: | B21D26/033;B21D26/047;B21D26/045;B21D26/041;B21D26/043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微型 液压 成型 装置 | ||
1.一种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液压成型子装置(25),所述两个液压成型子装置(25)分别与微型管件的两端连接;
所述液压成型子装置(25)包括模具、轴向补料系统和供油系统,供油系统、轴向补料系统分别与模具连接,供油系统与轴向补料系统连接;
所述模具包括推杆(1)、后盖(2)、后螺母(3)、第一镶块(4)、连接块(5)、过渡接头(6)、第二镶块(7)和前螺母(8),连接块(5)包括一个变直径的第一通孔(11),以及与第一通孔(11)垂直的第二通孔(9),第一通孔(11)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后螺母(3)设置在第一通孔(11)一端的凹槽中,前螺母(8)设置在第一通孔(11)另一端的凹槽中,后螺母(3)与第一通孔(11)之间设有第一镶块(4),后螺母(3)的螺帽与后盖(2)固连;第二镶块(7)一端设有凸起,另一端嵌入前螺母(8)中,第二镶块(7)的凸起与第一通孔(11)连接;过渡接头(6)为一端设有凸起的圆柱体,柱身上设有一个垂直与圆柱体轴线的第三通孔(10),还设有与第三通孔(10)垂直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一端与第三通孔(10)连通,另一端穿过圆柱体不设有凸起的端面,冲头(12)一端固定在第四通孔内,另一端穿过第二镶块(7)的中心,与微型管件相连;推杆(1)包括杆身和杆头,杆头端面中心设有凹槽,过渡接头(6)的凸起与推杆(1)杆头端面的凹槽固连,杆头直径大于杆身直径,杆身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第一镶块(4)、后螺母(3)和后盖(2)中心,第一通孔(11)设有台阶面(13),防止杆头从第一通孔(11)中脱离,第二通孔(9)的轴线位于台阶面(13)与第二镶块(7)凸起端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补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LC触摸屏一体机(16)、驱动器(17)、步进电机(18)、减速机(19)和丝杠螺母(20),PLC触摸屏一体机(16)通过发出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给驱动器(17),驱动器(17)将脉冲信号放大,再传给步进电机(18),经过减速机(19)减速,最后带动丝杠螺母(20)的丝杠螺母副运动,从而实现转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丝杠螺母(20)的螺母与模具中的推杆(1)杆身尾部固连,从而实现轴向补料,PLC触摸屏一体机(16)与供油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包括液压站(23)、增压器(22)、单向阀(21)和高压油管,液压站(23)与增压器(22)相连,增压器(22)的高压腔与单向阀(21)相连,单向阀(21)再与高压油管相连,高压油管另一端通过快接接头与模具中第二通孔(9)连接,液压站(23)与轴向补料系统的PLC触摸屏一体机(16)连接,通过PLC触摸屏一体机(16)控制液压站(23)的输出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第一镶块(4)和连接块(5)之间设有斯特封;推杆(1)、第一镶块(4)和后螺母(3)之间设有斯特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镶块(4)和连接块(5)的凹槽之间设有密封圈;后螺母(3)和第一镶块(4)之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后盖(2)和后螺母(3)之间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镶块(7)、前螺母(8)和微型管件(15)之间设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镶块(7)、前螺母(8)之间设有密封圈;第二镶块(7)和连接块(5)的凹槽之间设有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轴向补料的微型管件液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12)为管状冲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30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门框前门上条中部缺口及端头冲切专机
- 下一篇:一种快速弯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