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5087.6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1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刘伟;陈育民;赖建英;吕亚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刘艳艳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喇叭 形现浇大 直径 双层 套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大直径薄壁管桩已在道路、市政、港口码头及铁路等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河海大学开发的现浇大直径薄壁管桩软土地基加固专利技术(专利号:ZL 01273182.X和ZL02219218.)和施工工艺(专利号:CN 01367296A)由于具有较大的单位体积材料比表面积,因而可以在单桩同等承载力的情况下大大减少材料用量,节省造价,提高性价比,达到了造价低、承载力高、地基的稳定性增加和地基沉降降低等明显效果。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现浇大直径薄壁管桩采用的薄壁双层钢套管,所形成空腔间距一致,在下沉双层钢套管的时候会对桩心土产生一定的压力,因而在拔管过程中会产生上带桩心土的现象,从而会产生断桩、缩壁等现象。
再者,由于现浇大直径薄壁管桩采用上下通长的双层内外钢套管间距较小,桩体为薄壁状,因此当承担荷载较大时会引起上端部混凝土粉碎或开裂的问题,给后续使用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钢管、内钢管和活瓣桩靴;外钢管和内钢管为同心圆筒,且上端齐平;外钢管下端连接活瓣桩靴,并与内钢管的下端贴合形成空腔;
所述内钢管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直筒钢管、中间的喇叭形圆台状钢管和下部的第二直筒钢管;其中第二直筒钢管的直径大于第一直筒钢管的直径;第一直筒钢管和第二直筒钢管通过中间设置的圆台状钢管上下连接形成一体。
所述的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为上下直径一致的圆筒状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管的长度大于外钢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直径为1.0m-1.5m,内钢管的第二直筒钢管直径为0.9m-1.4m,第一直筒钢管直径为0.6m-1.1m,圆台状钢管连接段直径从上端小直径到下端大直径线性变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筒钢管的长度为2.0-3.0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有效保证了成桩质量,避免上带桩心土,防止了塌壁、缩壁和断桩等现象的产生,而且结构简单、原理清晰明了、造价低廉,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具有以下优点:(1) 该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在振动器作用下沉的过程中,内钢管中间段连接上下部不同直径的圆台状钢管会对桩心土产生一种斜向下的压力,对桩心土起到了一种压密加固作用,从而可有效减少拔管过程中出现上带桩心土的现象。(2) 该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在浇筑混泥土完成后会形成一个下端薄壁、上端内收口厚壁、中间段为倒圆台状的混凝土管桩,由于上端和中段的混凝土加强作用会使得所形成的管桩承载力和整体刚度大大提高,避免了传统现浇大直径薄壁管桩承担荷载较大时引起上端部混凝土粉碎或开裂的问题,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断桩、缩壁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外钢管1、内钢管2、第一直筒钢管21、圆台状钢管22、第二直筒钢管23、活瓣桩靴3、桩顶盖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内钢管喇叭形现浇大直径管桩双层套管装置, 包括外钢管1、内钢管2和活瓣桩靴3三部分;外钢管1和内钢管2为同心圆筒,且上端齐平,可通过桩顶盖板4封顶;外钢管1下端连接活瓣桩靴3,并与内钢管2的下端贴合形成空腔;
所述内钢管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直筒钢管21、中间的喇叭形圆台状钢管22和下部的第二直筒钢管23;其中第二直筒钢管23的直径大于第一直筒钢管21的直径;第一直筒钢管21和第二直筒钢管23通过中间设置的圆台状钢管22上下连接形成一体。
所述外钢管1为上下直径一致的圆筒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50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淤泥质土水泥搅拌桩钻机钻头
- 下一篇:一种钢板桩连接角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