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6415.0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2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傅远雄;张俊文;尹立新;纪旭;郝艳峰;韩超;朱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224 | 分类号: | F02C7/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蒸汽 联合 循环 机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节约能源的日益重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以其高效低污染,得到了快速发展。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技术目前是一种成熟的发电技术,与火电、核电相比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发电技术,与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又没有诸多的局限性。
目前由于环境问题,我国北京地区已全面关停燃煤电厂,负责给北京市供热的热电厂全部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在中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方式是除了供热以外更多的是用作电网调峰调频,因此往往不能满负荷发电,低负荷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年运行小时数也有严格的控制;而且我国天然气储量相对少。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现在的运行方式及条件,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利用进气冷却技术,降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气温度,以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出力,但是不利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因此,对于燃气电厂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率,减少天然气消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系统,以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率,减少天然气消耗。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模块和温度提升设备,其中,所述温度提升设备设置在所述进气模块的进气口处,用于对进入进气模块的进气口内的空气提升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提升设备是电热棒或换热管束,其中,所述换热管束内的介质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束沿所述进气模块的进气口的横截面宽度和高度均匀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束内的介质是余热提取装置利用燃气电厂的余热将水加热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电厂的余热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尾部烟道的烟气余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束内的介质是利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抽汽将水加热得到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对进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气模块的进气口内的空气进行提升温度,提高了空气的温度,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在部分负荷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通过利用提升温度后的空气运行,实现联合循环总出力不变,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负荷率上升、效率提高的运行模式,从而可以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率,减少天然气消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率随空气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天然气消耗量随空气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1;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天然气消耗量随空气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系统,如图1所示,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模块101和温度提升设备,其中,温度提升设备设置在所述进气模块101的进气口处,用于对进入进气模块的进气口内的空气提升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对进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进气口内的空气加热,提高了空气温度,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在部分负荷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通过利用加热的空气运行,实现联合循环总出力不变,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负荷率上升、效率提高的运行模式,从而可以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率,减少天然气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6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发动机线束和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