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及含连接结构的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5956.4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1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蒋垠茏;苏庆田;杨国涛;陈轶迪;万小霞;李雨;韩旭;杨荣荣;王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94 | 分类号: | E04C3/29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组合 梁节段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及含连接结构的组合梁。
背景技术
组合结构即同一截面或各杆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结构,因其材料利用合理、施工便捷等优点,在路桥及建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组合结构连续梁因行车舒适、建筑高度小、整体性好等优点逐渐代替简支梁,成为组合结构梁式桥的主要表达形式。
目前,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梁接头部位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焊接和栓接。焊接会产生较大的施工误差;而且会产生残余应力,对于钢梁部分的疲劳极为不利。然而栓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施工快捷、装拆方便。因此,工程中多采用栓接进行钢梁的连接。
然而,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梁接头部位栓接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在结构部位不设置剪力连接件和在结构部位的上拼接板上焊接剪力连接件。如果在结构部位不设置剪力连接件,会导致该处钢与混凝土的结合较弱,钢梁会承受较大的荷载,使得本来薄弱的连接接头受力更为不利。如果在接头部位的上拼接板上焊接剪力连接件,往往会影响到高强螺栓的拧紧操作,导致剪力连接件的布置数量受到限制。并且在荷载作用下,剪力连接件的受力将直接传递至上拼接板,使得上拼接板承受较大的局部荷载,会引起上拼接板的局部掀起或者撬起,掀起或者撬起的杠杆作用会在高强螺栓部位产生较大的作用,可能导致上拼接板与钢梁直接的脱空,致使两者直接产生相对的滑动或者错动。如果结构承受较大的荷载幅或者钢与混凝土之间承受较大的拉力荷载,接头部位的剪力连接件会出现疲劳破坏现象。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接头构造对于保证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有效连接和提高连接部位的疲劳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该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的组合梁,尤其适用于预制组合梁在工地现场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包括:
拼接板组:由一块大拼接板及两块小拼接板组成;
螺栓组:由至少两套螺栓副组成,每套螺栓副包括一带螺纹的螺杆、连接在小拼接板表面的固定螺母、连接在大拼接板表面的紧固螺母以及连接在带螺纹的螺杆自由端的锚固螺母。
两块小拼接板平行设在大拼接板的下表面,经螺栓组与大拼接板连接。
所述的带螺纹的螺杆的自由端有一定长度以伸入组合梁混凝土后浇段。
还包括两段钢梁,经螺栓组与拼接板组连接。
优选地,钢梁为钢板梁、钢箱梁或钢桁梁。
一种组合梁,包括
至少两块组合梁混凝土预制板;
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板之间的至少一块组合梁混凝土后浇段;
如前所述的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连接于组合梁混凝土后浇段底部。
螺栓组中的螺杆埋设在所述组合梁混凝土后浇段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该组合梁的拼接连接无需工地焊接,降低了制作安装成本,加快了工程的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的总造价,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二、通过高强度螺栓副保证组合梁中关键受力部位的钢结构的有效连接,通过高强度螺栓副中具有一定长度的自由端螺杆和锚固螺母保证钢与混凝土有效连接,相对于其它传统形式连接构造可以减少组合梁的连接材料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含该预制组合梁节段连接结构的组合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5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组合柱
- 下一篇:一种新型波形钢板作拼缝拼接的叠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