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管路的漏风检测装置和富氧燃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4643.2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8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理;柳朝晖;郑楚光;王树民;余学海;王鹏;陈建飞;孙平;吴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李翔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管路 漏风 检测 装置 燃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风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管路的漏风检测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富氧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气体管路系统中,在某一静压下通过气体管路本体结构及其接口,单位时间内渗入或溢出的空气体积量为系统漏风量。系统漏风量的大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富氧燃烧是指用比空气(含氧21%)含氧浓度高的富氧空气进行燃烧。富氧燃烧技术一般采用从空气分离获得的高浓度氧气和一部分锅炉排烟构成的混合气作为燃烧时的氧化剂,通过烟气管路再循环的方式,提高燃烧排烟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以便实现二氧化碳的低成本收集。因此,富氧燃烧锅炉系统运行时,烟气循环管路的漏风量必需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尤其是负压区段烟气循环管路),过大的渗入漏风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富集,从而难以实现温室气体捕获减排的目标。
为了实时检测富氧燃烧系统烟气循环回路各区段的相关设备漏风状况,及时掌握锅炉系统运行过程中设备的固有漏风、故障漏风,以及工况调整的漏风量值及其变化,稳定维持富氧燃烧烟气循环的二氧化碳高浓度水平,准确操控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投运和摄取量调节,需要一种反应迅速、方法简单、实施方便的漏风检测装置,满足富氧燃烧系统生产运行的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类似的漏风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时检测气体管路的漏风问题的漏风检测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时检测气体管路的漏风率的漏风检测装置。
此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富氧燃烧系统,该富氧燃烧系统的漏风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富氧燃烧系统中的烟气管路的漏风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管路的漏风检测装置,所述气体管路具有输入段和输出段,所述漏风检测装置包括输入气体浓度检测器和输出气体浓度检测器,所述输入气体浓度检测器连接于所述气体管路的输入段以能够测量所述输入段中的气体浓度,所述输出气体浓度检测器连接于所述气体管路的输出段以能够测量所述输出段中的气体浓度。
优选地,所述漏风检测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输入段气体引出管道和输出段气体引出管道,所述输入气体浓度检测器和所述输出气体浓度检测器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输入段气体引出管道和所述输出段气体引出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输入段气体引出管道和所述输出段气体引出管道均连接气体循环管道,该气体循环管道中设置有抽气泵,并且该气体循环管道连接于所述气体管路的所述输出段,且该气体循环管道与所述输出段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输出段气体引出管道与所述输出段的连接点的下游。
优选地,所述气体循环管道的位于所述抽气泵下游的管道部分还连接有气体外排管道,所述气体外排管道、所述输入段气体引出管道、所述输出段气体引出管道的末端和所述气体循环管道上各自设置有开关阀。
优选地,所述输入段气体引出管道与所述气体管路的输入段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过滤器,并且所述输出段气体引出管道与所述气体管路的输出段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气体管路为负压抽吸式气体输送管路。
优选地,所述漏风检测装置还包括分别电连接所述输入气体浓度检测器和所述输出气体浓度检测器的处理器,所述输入气体浓度检测器和所述输出气体浓度检测器分别检测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中的气体浓度数据并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接收并处理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中的气体浓度数据以判断所述输入段和所述输出段之间是否漏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4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