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9738.X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8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马殿东;鲍跃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11321 | 代理人: | 王凝,金凤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结构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无砟轨道直接承担着高速列车的运行,其质量好坏、病害发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的探地雷达检测方法是不同的,无砟轨道要求探地雷达紧靠检测面,因此现有有砟轨道检测方法不能运用到无砟轨道上。目前,无砟轨道的检测仍然采用手持式,此方法效率低,不能实现长距离、快速检测,严重制约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研制一种可以放置在列车底部的探地雷达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连续检测,而且便于维护,工作性能可靠,速度快、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底部的至少一套检测部;
所述检测部包括:固定杆、主减震器、支撑杆、调节杆、次减震器和检测天线;
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车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固定铰相连,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杆通过固定铰相连;所述主减震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杆和支撑杆;所述次减震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杆和调节杆;所述检测天线与调节杆连接。
较佳的,所述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包括:
分别设置在车体底部的中部及两侧的三套检测部。
较佳的,所述检测天线中包括:天线框、天线、PVC耐磨板、螺栓、轴承和垫板;
所述轴承置于天线框内,并与所述调节杆相连,使得检测天线可以绕调节杆转动;
所述螺栓沿着天线框的四周通过垫板固定天线;
设置在所述检测天线的底部的PVC耐磨板用于支撑天线并紧贴待检测的无砟轨道轨道板表面。
较佳的,所述PVC耐磨板的形状为船形。
较佳的,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多个主减震器安装口。
较佳的,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多个次减震器安装口。
较佳的,所述调节杆、天线框、螺栓和轴承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如上可见,本发明中所提供的上述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的构造简单、坚固,因此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检测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连续检测,而且便于维护,工作性能可靠,速度快、效率高。而且,通过调整次减震器及螺栓能安装各种宽度和高度的天线,适用性很强;另外,船形的PVC耐磨板既能保护天线底部又能排除检测面中沿检测方向的杂物,从而在保证检测面干净的同时也能保证检测工作持续;此外,主减震器及次减震器能适应检测面内与检测方向同向的局部起伏,使天线紧贴地面,并便于使用者更换PVC耐磨板;轴承则能使检测装置适应检测面内与检测方向垂直的局部起伏,保证天线紧贴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A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A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A的左视图。
其中,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固定杆,2—主减震器,3—支撑杆,4—调节杆,5—次减震器,6—天线框,7—天线,8—PVC耐磨板,9—螺栓,10—轴承,11—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和后视图。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砟轨道结构检测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车体底部的至少一套检测部;
所述检测部包括:固定杆1、主减震器2、支撑杆3、调节杆4、次减震器5和检测天线A;
所述固定杆1的上端与车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的下端与支撑杆3的一端通过固定铰相连,所述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调节杆4通过固定铰相连;所述主减震器2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杆1和支撑杆3;所述次减震器5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杆3和调节杆4;所述检测天线A与调节杆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97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收发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通讯蓝牙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