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性能的隐形多肽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4672.2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华;郑磊;张新晴;王强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2 | 分类号: | C07K7/02;C07K14/00;C07K1/06;C07K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非特 异性 蛋白质 吸附 性能 隐形 多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隐形多肽,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
其中,n表示单体的聚合度,n=25。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隐形多肽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缩合
将保护性赖氨酸、保护性天冬氨酸、缩合剂以及消旋抑制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中于室温下密闭反应48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黄色油状物;将黄色油状物溶于乙酸乙酯中,依次用10wt%柠檬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收集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旋蒸脱除溶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中间体1;
所述保护性赖氨酸选自
所述保护性天冬氨酸选自
2)脱保护基
将中间体1加入到三氟乙酸和二氯甲烷按体积比2:1构成的混合溶液中,室温搅拌反应3h,旋蒸脱除溶剂,将残留物再一次溶在二氯甲烷中,加三乙胺调pH至7-8,再次旋蒸脱除溶剂;水洗残留物后过滤并干燥,得中间体2;
3)缩聚
将中间体2、缩合剂及消旋抑制剂按摩尔比1:2:2的比例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氮气气氛中于室温下密闭反应48h,然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醚中沉淀得聚合物为中间体3;
4)脱保护基
将中间体3溶于混合溶液中室温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乙醚中得黄色油状物;所述混合溶液是由33wt%的HBr的乙酸溶液和三氟乙酸按体积比1:1构成;
5)产物的纯化
将步骤4)得到的黄色油状物溶于水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pH至7-8,透析,冻干得白色固体,即为目标产物;
步骤1)和步骤3)中所述缩合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步骤1)和步骤3)中所述消旋抑制剂为1-羟基苯并三氮唑或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
步骤1)中保护性赖氨酸、保护性天冬氨酸、缩合剂和消旋抑制剂的摩尔比为1: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乙酸乙酯、10wt%柠檬酸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的体积分别为反应液体积的8-10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酰胺或二甲亚砜;
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酰胺或二甲亚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透析是指在重蒸水中透析3天,每隔12h换水一次;所述冻干是指在真空度13Pa、-45℃条件下冻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246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