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轴系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9675.7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柴雪梅;乔军;李成艳;吴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6 | 分类号: | F16F15/1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轴 系减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轴系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硅油减振器是一种发动机的减振装置,硅油减振器是将硅油注入抽真空的减振器壳体内,利用硅油的高粘度,与减振器壳体和惯性环产生相对运动,将发动机轴系的扭转运动,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
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普通的硅油减振器升温需要10多分钟,但发动机在寒区时,升温时间或许会更长,这时候减振器硅油过于粘稠,减振器壳体和惯性环的相对运动减少,摩擦会加剧,影响寿命;另一方面由于过大的摩擦,减振器壳体和惯性环之间的弹性减弱,阻尼减小,硅油减振器的当量惯量增加,不利于轴系的扭振。
现在的常用技术中为了延长硅油减振器的寿命,非常重视硅油减振器的最大温度的监控,一般硅油减振器超过120℃时,硅油容易老化变质,但是极少控制低温状态下硅油的温度。目前,还没有保证低温状态下硅油工作温度的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轴系减振装置,可以将硅油的温度快速升高,增强硅油减振器的调频、调幅能力,有利于改善轴系的扭振情况,同时有利于延长硅油减振器的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轴系减振装置,包括曲轴,所述曲轴的前端伸出发动机前端盖,所述曲轴的前端设有硅油减振器和曲轴皮带轮,所述硅油减振器靠近所述发动机前端盖设置,所述硅油减振器和曲轴皮带轮之间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中间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隔热罩的外边缘朝向所述发动机前端盖设置且固定安装于所述发动机前端盖上,所述隔热罩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用于加热硅油的加热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发动机前端盖上设有凸台,所述隔热罩的外边缘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凸台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隔热罩的外边缘上分布有若干散热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发动机轴系减振装置的硅油减振器和曲轴皮带轮之间设有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用于加热硅油的加热装置,所述隔热罩固定安装于所述发动机前端盖上,因而当发动机在低温环境运行时,通过加热装置能够快速加热硅油减振器内的硅油,使得硅油快速升温,能有效解决硅油减振器在低温启动时,因硅油粘度大导致的寿命降低和减振调频、调幅能力下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轴系减振装置不仅可以将硅油的温度快速升高,增强硅油减振器的调频、调幅能力,有利于改善轴系的扭振情况,同时有利于延长硅油减振器的寿命,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空间布置灵活,适应性广。
由于所述发动机前端盖上设有凸台,所述隔热罩的外边缘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凸台上,因而通过紧固件固定隔热罩,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而且成本低。
由于所述隔热罩的外边缘上分布有若干散热孔,当发动机停止运动后,通过散热孔使得硅油减振器能够迅速散热,延长硅油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由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器,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器加热硅油,能够迅速使硅油升温,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图1中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曲轴,2、发动机前端盖,21、凸台,3、硅油减振器,4、曲轴皮带轮,5、隔热罩,51、通孔,52、散热孔,6、加热装置,7、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一种发动机轴系减振装置,包括曲轴1,曲轴1的前端伸出发动机前端盖2,曲轴1的前端设有硅油减振器3和曲轴皮带轮4,硅油减振器3靠近发动机前端盖2设置,硅油减振器3和曲轴皮带轮4之间设有隔热罩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9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