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沉池出水堰清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3640.3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2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罗芳污水处理厂 |
主分类号: | B08B9/087 | 分类号: | B08B9/08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地址: | 51800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沉池出 水堰 清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清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二沉池出水堰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二沉池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其工作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
现有市场上的出水堰清扫装置是通过简易毛刷刚性挂载在刮泥机的行走结构上,主要清扫混凝土水平面与侧平面及表面。相关装置无过载保护装置,一旦过载,易造成刮泥机故障,影响生产;运行阻力大,能耗高;不能清扫挡渣板与三角溢流堰之间的浮渣,影响外观;装置笨重、调整能力差,清扫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效率高、故障率低、机构简单的二沉池出水堰清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二沉池出水堰清扫装置,装设于刮泥机的行走臂上,包括前清扫机构、清扫轮机构及后清扫机构,所述前清扫机构包括一竖直杆及一固定于竖直杆的第一板刷,所述竖直杆的顶部固定设有一水平套管,该水平套管套设于所述行走臂前端,该水平套管与行走臂之间设有一弹性缓冲件;所述清扫轮机构通过一保险装置与所述行走臂连接,其包括一支架及至少一个装设于支架底部的行走轮,所述保险装置用于提供过载保护;所述后清扫机构包括一第二板刷及一毛刷辊,所述支架的尾端固定设有一拖曳板,所述第二板刷可上下活动地连接于拖曳板的末端,所述毛刷辊可左右摆动地连接于拖曳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件及保险装置均为一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拖曳板的末端枢接有一可上下转动的联轴节,所述第二板刷枢接于联轴节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拖曳板的中部设有一伸向所述出水堰内侧的连接板,该连接板可左右摆动地定位于拖曳板上;所述毛刷辊的转轴枢接于连接板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刷的板面上下位置分别设有一扣合件,所述扣合件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压片组成,所述竖直杆卡持固定于该两扣合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设有两个;所述支架包括一矩形框架及固定于矩形框架的四个支脚,所述两个行走轮一前一后地装设于四个支脚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采用防水轴承装设于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为尼龙轮。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杆的底部挂设有第一配重件,所述行走轮的转轴上挂设有第二配重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清扫机构、清扫轮机构及后清扫机构,可对出水堰的前壁、顶壁及内壁进行彻底清扫;通过设置在前清扫机构和刮泥机之间的弹性缓冲件,可确保所述第一板刷时刻紧贴前壁,从而提高清洗效果;通过设置保险装置,可在出现过载现象的情况下,使刮泥机与清扫轮机构相互分离,从而减少机器故障;通过设置可左右摆动的毛刷辊,可调节其与出水堰内壁的角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沉池出水堰清扫装置的总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沉池出水堰清扫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沉池出水堰清扫装置的侧视图(沿着出水堰的径向)。
其中:1、前清扫机构;11、竖直杆;111、水平套管;112、拉簧;113、第一配重件;12、第一板刷;121、压片;2、清扫轮机构;21、支架;211、矩形框架;212、支脚;22、行走轮;221、第二配重件;23、保护弹簧;3、后清扫机构;31、第二板刷;32、毛刷辊;33、拖曳板;34、联轴节;35、连接板;80、行走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罗芳污水处理厂;,未经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罗芳污水处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3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