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客车前围检修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4566.1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0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靖;周红卫;吴培磊;姚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客车 检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客车前围检修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客车发展趋势对客车前围造型要求多变,对客车前围质量、性能、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客车质量和性能的提升,各种电器以及汽车零配件的逐渐增加,导致汽车的前围内安装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给汽车检修带来麻烦,因此方便快捷检修的前围,是未来客车的主流。
目前客车前围检修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整体式前围不带检修门,其优点是制作模具简单,结构结实牢固,缺点是由于没有检修门,只能从车下检修,给客户检修带来极大困难。
2、整体式前围带单个上翻检修门,其优点是前围造型美观,方便检修,缺点是由于检修门太小,检修范围不大,造成汽车零部件安装拥挤,给汽车安全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客车前围检修门,既能满足客车前围质量、性能、美观的要求,又能增大汽车前围的检修空间,给客户的售后维修带来极大的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客车前围检修门,包括上检修门、下检修门、碰锁和手动拉锁;所述上检修门的下部和下检修门的下部均与前围骨架铰接,并且上检修门位于下检修门上方;所述碰锁和手动拉锁均固定在前围骨架上,并分别与上检修门的上部和下检修门的上部相配合。
所述上检修门和下检修门的内侧均门预埋有封闭的环状型管。
一种大客车前围检修门,还包括限位拉丝;所述限位拉丝的一端固定在前围骨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检修门上。
一种大客车前围检修门,还包括翻转铰链和限位翻转铰链;所述上检修门和下检修门分别通过翻转铰链和限位翻转铰链与前围骨架铰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下翻式的检修门,此种设计使前围所有外装配零件完全显现,最大限度的方便检修,既能满足客车前围质量、性能、美观的要求,又能增大汽车前围的检修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上检修门和下检修门的内侧均门预埋有封闭的环状型管,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增加上检修门和下检修门的强度。
(3)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拉丝的一端固定在前围骨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检修门上,当上检修门打开后可以通过限位拉丝限制上检修门的下翻幅度,避免与下检修门干涉,方便下检修门打开后的检修操作。
(4)本实用新型的上检修门和下检修门分别通过翻转铰链和限位翻转铰链与前围骨架铰接,结构稳定,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拉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翻转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上检修门1、下检修门2、碰锁3、手动拉锁4、限位拉丝5、翻转铰链6、限位翻转铰链7、前围骨架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大客车前围检修门,包括上检修门1、下检修门2、碰锁3、手动拉锁4、限位拉丝5、翻转铰链6和限位翻转铰链7。
所述上检修门1和下检修门2的内侧均门预埋有封闭的环状型管。上检修门1的下部和下检修门2的下部分别通过翻转铰链6和限位翻转铰链7与前围骨架8铰接,并且上检修门1位于下检修门2上方。碰锁3和手动拉锁4均固定在前围骨架8上,并分别与上检修门1的上部和下检修门2的上部相配合。限位拉丝5的一端固定在前围骨架8上,另一端固定在上检修门1上。
检修时,上检修门1打开后通过限位拉丝5限制上检修门1的下翻幅度,避免与下检修门2干涉。下检修门2通过手动拉锁4开启,并通过限位翻转铰链7限制下翻幅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4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