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1501.1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1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梅;马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33/30;F16L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逢京喜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接头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气制动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从发动机的进气系统获取空气,并将空气进行压缩,然后输送给储气筒。为便于发动机使用厂家充分利用自身已有资源,现行大部分柴油发动机仅预留压缩机的进气口,而不带压缩机进气接头。
目前普遍应用的压缩机进气接头基本上都是直线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与发动机相连接的发动机端螺纹接头1、中间挡块2、与进气管路相连接的圆柱型管3。其中发动机端螺纹接头1与六边形的中间挡块2之间留有退刀槽。
由于部分轻卡发动机的周围空间有限,此时若使用上述接头就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从而使得压缩机的进气软管较难设计。另外,由于上述接头通过发动机端螺纹接头1与发动机相连接,而发动机的振动将会引起此接头与发动机连接的松动。同时上述接头与压缩机进气软管配合时也未采取密封措施,从而导致密封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以解决压缩机进气接头占用空间大,与发动机连接容易松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其包括L形的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具有外螺纹,用于与发动机螺接,在所述外螺纹上套接有紧固螺母,用于在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发动机螺接后,拧紧至顶紧发动机;所述接头本体的另一端与压缩机进气软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紧固螺母为六角薄螺母。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紧固螺母之间的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密封垫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密封垫为组合式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组合式密封垫中间为平面结构,外围为锥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密封垫的平面部分和锥面部分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所述锥面部分为硫化橡胶,所述平面部分为碳素钢。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与进气软管相连的一端为凸台结构。
优选地,所述凸台高度在0.5mm与1.2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直线型压缩机进气接头更改为L型结构,占用空间小,在发动机周围空间有限时,降低了压缩机进气软管的设计难度,同时也不会出现软管半径过小导致的拐弯处壁厚薄,而引起产品质量不可靠的问题。且紧固螺母基于双螺母对顶拧紧的防松原理,在发动机与接头本体螺接后,拧紧至顶紧发动机,从而提高了防松效果,使发动机与接头本体在振动时不容易松动。并且在发动机和紧固螺母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同时在接头本体与进气软管连接的一端为凸台结构,提高了进气接头总成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压缩机进气接头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式密封垫的侧视图。
上图中标记:
1、发动机端螺纹接头 2、中间挡块 3、圆柱型管
4、接头本体 5、紧固螺母 6、密封垫
7、外螺纹 8、凸台 9、平面结构
10、锥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的主视图,图3是其爆炸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包括L型接头本体4、紧固螺母5。其中,L型接头本体4的一端具有外螺纹7,用于与发动机螺接,L型接头本体4的另一端与压缩机进气软管连接;紧固螺母5套接在外螺纹7上。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进气接头总成,由于采用L型的接头本体4,占用的空间较小,在发动机周围空间有限时,降低了压缩机进气软管的设计难度,也避免了软管拐弯半径过小导致的拐弯处壁厚较薄,而引起产品质量不可靠的问题。
上述紧固螺母5基于双螺母对顶拧紧的防松原理,在发动机与L型接头本体4螺接后,拧紧至顶紧发动机,从而起到防松作用,提高了防松效果,使发动机与L型接头本体4的连接在振动时不容易松动。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紧固螺母5可以采用六角薄螺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螺母,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1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管材密封及连接装置
- 下一篇:保温层独立密封直角弯管内固定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