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马达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8533.5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金洛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H7/08 | 分类号: | H02H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陈鹏 |
地址: | 韩国首尔市江***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马达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用马达驱动电路,包括,马达电源电压、数字电源电压、马达接地电压以及数字接地电压分别通过马达电源电压线、数字电源电压线、马达接地电压线以及数字接地电压线供应的电池;接通马达电源电压和马达接地电压驱动的马达;接通数字电源电压和数字接地电压驱动,生成是否将马达电源电压连接到马达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马达的动作,感应马达接地电压线和数字接地电压线之间的电压差,当数字接地电压线发生空载电压时,将开关控制信号下调到马达接地电压级别的控制部。本发明的汽车用马达驱动电路能够防止马达和马达开关的损失,有效防止马达的意外动作而引发的二次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马达驱动电路,尤其是有效防止数字接地线断线引发马达非正常工作的汽车用马达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大部分汽车不再是由单纯汽车运行所需的必备装置构成,而是配备各种安全装置和便利装置。这些安全装置和便利装置在汽车中,不再是单纯的附加要素,而是成为汽车行驶中的必备要素。
目前,汽车上采用的最典型的安全装置有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基本上包括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 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 : 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功能。ESC是获取ESC的动作所需信息的各种传感器、产生物理动力控制制动器的动力产生装置、以及汇总和判断通过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决定是否启动动力产生装置,控制动力产生装置的三要素构成。在这里,动力产生装置有液压装置、气压装置等,但是这些装置也都大部分通过马达的驱动来获得动力,所以可以认为动力产生装置体现为马达。并且,控制部是控制动力产生装置-马达驱动的电路,可以包括在目前大部分汽车上搭载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内体现。
并且,便利装置中的一部分也作为动力产生装置利用马达,根据马达驱动电路的控制驱动马达。
图1为传统的马达驱动电路的一个例子,尤其显示ABS的ECU驱动电路。
如图1所示,传统的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电池(BT)和控制部(ECU)以及马达(M)。如上所述,控制部(ECU)通常包括在ECU体现,所以图1中表示为ECU。
图1中连接到电池(BT)的+端子供应的电源电压,作为单独的线路区分为马达电源电压(MPWR)和数字电源电压(DPWR),分别接通到马达(M)和控制部(ECU)。同样,连接到电池(BT)的-端子供应的接地电压,也作为单独的线路区分为马达接地电压(MGND)和数字接地电压(DGND),分别接通到马达(M)和控制部(ECU)。接通到马达(M)的马达电源电压(MPWR)和马达接地电压(MGND)用作驱动马达的电力,数字电源电压(DPWR)和数字接地电压(DGND)用作驱动控制部(ECU)的电力。
马达(M)接通电池(BT)供应的马达电源电压(MPWR)和马达接地电压(MGND),根据控制部(ECU)的控制驱动。
控制部(ECU)包括,MCU(Micro Control Unit)和马达驱动IC(MDIC)以及马达开关(MSW)。MCU(MCU)发送马达驱动IC(MDIC)驱动马达(M)所需的多个控制信号(EN, PWM, FSRDRV),马达驱动IC(MDIC)呼应多个控制信号(EN, PWM, FSR DRV),输出开启或关闭马达开关(MSW)的开关控制信号(SWC)。多个控制信号中的EN信号是激活马达驱动IC(MDIC)所需的控制信号,PWM信号是调节马达开关(MSW)切换时间的波动调制信号。FSR DRV信号是驱动图1未图示的电磁阀(未图示)的信号。并且,马达开关(MSW)根据马达驱动IC(MDIC)所施加的开关控制信号(SWC)开启或关闭,将马达电源电压(MPWR)供应到马达(M),驱动马达(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8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