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崩落采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5727.X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爱民;宋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001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崩落 采矿 方法 | ||
1.一种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方向将矿体划分为至少两个中段,并在所述中段的上部划分顶柱,在所述中段的下部划分底柱;本中段的顶柱和上一中段的底柱构成顶底柱;将所述中段沿垂直方向划分为至少两个分段,在各分段水平沿矿体走向分别布置有一条分段脉外平巷和至少一条分段脉内平巷,所述分段脉内平巷与所述分段脉外平巷通过分段联络道连通;
在所述中段内布置至少一个采区,所述采区的纵剖面为下窄上宽的倒梯形,形成倒梯形采区;所述倒梯形采区的第一翼为分段回采区,在各分段从下至上呈阶梯状布置分段回采作业面,存留有崩落矿石,形成第一翼矿石堆;所述倒梯形采区的底部为集中出矿区;所述倒梯形采区的顶部为顶底柱;在紧靠所述倒梯形采区的第二翼的顶底柱部位为放顶区,通过在放顶区进行放顶爆破,使所述顶底柱上部的崩落岩石随同崩落的顶底柱矿石一起落入所述集中出矿区内临近出矿结束的区域,并使所述崩落岩石覆盖在崩落的所述顶底柱矿石之上,形成第二翼岩石堆;所述顶底柱、所述集中出矿区、所述第一翼矿石堆以及所述第二翼岩石堆之间为无矿岩的空区;
当所述集中出矿区靠近倒梯形采区第二翼的区域临近出矿结束时,在所述放顶区对所述顶底柱进行放顶爆破;通过所述集中出矿区放出所述崩落岩石覆盖下的所述顶底柱矿石;随着所述顶底柱上部的崩落岩石下落后,自然崩落或强制崩落所述顶底柱上部的围岩体;
保持倒梯形采区沿矿体走向连续推进,不留矿柱连续回采矿体、连续崩落矿体周围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回采作业面位于所述分段脉内平巷的端部,在各分段脉内平巷内按设定的回采步距进行回采作业,并且回采作业自上分段至下分段顺序实施或同时实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分段回采作业面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采用挤压爆破崩落矿石,每次爆破崩落矿石后在分段水平进行控制出矿;余下的崩落矿石存留在所述采区内,余下崩落矿石中的大部分通过所述集中出矿区在无岩石覆盖的条件下放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段控制出矿采用井下铲运机进行出矿,控制出矿量为每次崩落矿石量的10%-1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段回采作业面底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夾角为35°-5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梯形采区内存留在所述倒梯形采区的第一翼的崩落矿石堆沿矿体走向的厚度不小于2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放顶爆破按照设定的放顶区范围崩落顶底柱,每次设定的所述放顶区的高度为所述顶底柱高度,每次设定的放顶区沿矿体走向的长度与所述集中出矿区内临近出矿结束区域沿矿体走向的长度保持基本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崩落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次设定的所述放顶区沿垂直方向划分至少两个爆区,采用中深孔或深孔自下而上实行区间秒差控制爆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657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摇臂式机载锚杆机
- 下一篇:利用光热能的采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