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固定架及使用其的悬架疲劳强度试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1909.3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4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卢海波;李开标;罗文;周柔;李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固定 使用 悬架 疲劳强度 试验 平台 | ||
一种车身固定架及悬架疲劳强度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包括工作平台、车身固定架及试验加载系统,车身固定架及试验加载系统固定至工作平台上,分别用于固定试验车身及对车身施加载荷,车身固定架包括基座、车身纵梁翻边夹具及加压装置,基座上设有沿基座横向延伸的滑槽,车身纵梁翻边夹具沿基座纵向延伸并可沿滑槽滑动,加压装置设于车身纵梁翻边夹具的上方,且通过施压连接件与基座相连,通过施压连接件对夹于车身纵梁翻边夹具和加压装置之间的车身施压。本发明中,滑槽的设置可以使本发明的车身固定架适应具有不同横向宽度的车身,在针对不同的车身进行试验时,只需对车身纵梁翻边夹具进行简单的位置调整即可实现,可有效缩短试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试验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车身固定架及使用其的悬架疲劳强度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主要包括减振器、弹性元件、导向机构等零部件,作为汽车行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起到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以及缓冲不平路面引起的冲击力的作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由于汽车悬架的强度和各种特性会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故有必要对悬架进行各种试验,对悬架的强度和各种特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现阶段,对悬架进行的试验主要有疲劳强度试验、静强度试验、K&C特性试验(K特性指悬架几何运动学特性(kinematics),C特性指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compliance))、悬架动态特性试验、各类零部件的强度试验和弹性体试验等。本案主要探讨汽车悬架的耐久性,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多种不同车型的悬架疲劳强度试验平台及其车身固定支架。
发明内容
承上述,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多种不同车型的车身固定架及使用其的悬架疲劳强度试验平台。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固定架包括基座、车身纵梁翻边夹具及加压装置,所述基座上设有一沿基座横向延伸的滑槽,所述车身纵梁翻边夹具设于所述基座上且沿所述基座的纵向延伸,并可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基座横向移动,所述加压装置设于所述车身纵梁翻边夹具的上方,且通过一施压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相连,通过所述施压连接件对夹设于所述车身纵梁翻边夹具和所述加压装置之间的车身施压,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横梁及位于所述加压横梁下方的压块,所述加压横梁通过所述施压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压块的底部具有一长槽,车身的门槛翻边穿过所述长槽而使所述压块与车身门槛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压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条形孔,所述基座的纵向对应所述加压装置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施压连接件为穿过所述条形孔和所述安装孔的安装螺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上所设的滑槽为设于基座上部的T型槽,所述车身纵梁翻边夹具通过穿于所述T型槽内的螺栓固定至所述基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身纵梁翻边夹具和所述基座之间还夹设有若干高度调节板,所述车身纵梁翻边夹具和所述基座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其间夹设的高度调节板的数量和/或更换不同厚度的高度调节板来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身纵梁翻边夹具包括一夹具主体及设于夹具主体上的若干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至所述夹具主体上,将车身纵梁翻边夹于夹具主体和压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板的靠近夹具主体的侧面的下部设有用于抵消车身纵梁翻边厚度的凸台,所述压板的靠近夹具主体的侧面的上部设有用于增加夹紧摩擦力的花纹或凸起与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固定架以及用于支撑固定架的立柱,所述固定架呈“日”字形,其包括三根承载边和与承载边相连的两个加压边,所述承载边的上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固定架的所述连接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19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