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7685.2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雅丽;张杰;陈炫名;陈京大;郑晓杏;孔鲲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7/10 | 分类号: | C07F7/1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涉及一种稠杂环化合物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吖啶及其衍生物是平面三环芳香分子,具有可逆的紧密插入DNA双螺旋结构的能力,导致DNA分子畸变,造成移码突变,进而导致转录紊乱,参见Belmont, P.; Constant, J. F.; Demeunynck, M. Chem. Soc. Rev.2001, 30, 70–81。具有吖啶结构的化合物有着很好的药物活性,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疟疾、抗菌、生物荧光探针和治疗艾滋病等方面均表现出很强的生理活性,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参见下列文献:
(a) Di, G. C.; De, M. M.; Chiron, J.; Delmas, F. Bioorg. Med. Chem. 2005, 13, 5560–5568。
(b) 郎许亮、栾旭东、高春梅、蒋宇扬, 化学进展,2012, 24, 1497–1505。吖啶类化合物具有荧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核酸结构的探针及构象分析,参见文献:Yan, P.; Xie, A.; Wei, M.; Loew, L. M. J. Org. Chem.2008, 73, 6587–6594。以及在染料和发光材料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参见下列文献:
(a) Li, C.; Sun, P.; Yan, L.; Pan, Yi; Cheng, C. H. Thin Solid Films.2008, 516, 6186–6190。
(b) Lbertd, A.; Brown, D. J.; Duewell, H. J. Chem. Soc. 1948, 1284–1295; (c) Lagutschenkov,A.; Otto Dopfer, O. J. Mol. Spectrosc, 2011, 268, 66–77。
环加成反应是合成杂环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由于其原子经济性的特点,环加成反应也是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我们发现了利用芳炔与2-氨基二苯甲酮衍生物(或2-氨基苯甲醛衍生物、2-氨基苯乙酮)进行亲核环加成反应,合成得到了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光电性能,其合成方法是以苯并双(氧二硅茂)或氧二硅基萘为新芳炔前体,在室温条件下产生苯炔或萘炔,分别与取代的2-氨基二苯甲酮衍生物(或2-氨基苯甲醛衍生物、2-氨基苯乙酮)发生亲核环加成反应,合成得到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具有原子经济性等特点。其光电性能,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发射光谱,量子产率普遍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反应机理为:
苯并双(氧二硅茂)(1)或氧二硅基萘(7)与二乙酸碘苯盐、三氟甲磺酸反应,生成苯基[邻(羟基二甲基硅基氧二硅基稠合苯基)]三氟磺酸碘化物(2)或苯基[邻(羟基二甲基硅基)萘基]三氟磺酸碘化物(8),依次加入2-氨基二苯甲酮衍生物(或2-氨基苯甲醛衍生物、2-氨基苯乙酮)4a-i或4a-g、氟化铯(CsF),先生成苯炔中间体3或萘炔中间体9,立即与2-氨基二苯甲酮衍生物(或2-氨基苯甲醛衍生物、2-氨基苯乙酮)4a-i或4a-g发生反应,生成吖啶衍生物5a-i/6a-i或苯并吖啶衍生物10a-g。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吖啶或苯并吖啶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之一:
(1) 和
(这两种化合物是不可分的吗?)答:这两种化合物是可以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7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