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翻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6906.1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7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信羽;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繁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戴建波;朱本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具 远端 烹调物料 驱动装置 自动翻锅 接触点 托块 下沉 水平方向位移 周期性变化 翻锅动作 固定设置 炒菜 锅边 落下 竖直 提拉 向后 机械化 自动化 厨师 驱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翻锅系统,其包括:机架;用于炒菜的锅具;锅具驱动装置;锅具托块,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位于锅具下方、锅边范围之内,且与锅具接触;其中,锅具驱动装置驱动锅具往复运动,使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在锅具上周期性变化,且该接触点相对于锅具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本发明可使锅具相对于支点的远端周期性地下沉和上扬,通过使锅具的远端下沉,使锅具内的烹调物料(例如蔬菜、肉等)集中到锅具的远端;然后通过使锅具的远端上扬,使集中到锅具远端的烹调物料向上抛起,并向后落下,重新落到锅具内,从而以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实现厨师手动完成的提拉送扬的拖锅式翻锅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翻锅系统。
背景技术
烹饪中的翻锅操作,从形式上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抬锅式”,即锅具离开灶,腾空翻动物料;一种是“拖锅式”,即锅具不离灶,在灶边滑动翻动物料。前者动作幅度大,需要较大力气、频率慢;后者动作幅度小,频率快。
总体上讲,上述两种翻锅方式的效果基本一致,都可以很好的使物料均匀混合及受热,但后者更为省力。原因在于,“拖锅式”翻锅时,灶台始终对锅具形成支撑,锅具(包括锅内的物料)部分或全部的重量由灶台承载,而人手仅需要提供使锅具运动的力。由于具有频率快的特点,“拖锅式”翻锅的物料均匀混合或受热的时间更短(特别是针对小份量烹饪),效率高,更适合于连续快速小翻。
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多种“抬锅式”自动翻锅装置。例如,中国专利申请92101587.9公开了一种自动食物烹调装置,其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点轴;装载锅的支撑架,支撑架安装在支点轴上并且包括从支点轴的每侧各自伸展一定距离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把锅安装于第一部分的装置;和可操作地与第二部分连接的驱动装置,以周期性地快速加速和减速第一部分,使它绕着点轴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并使锅随第一部分向上和向下运动,并将锅中的食物抛入空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实质是使锅具位于一杠杆系统的前端,在杠杆系统的后端施加动力以驱动该后端上下运动,进而使位于前端的锅具上下运动。整个系统类似儿童玩具“跷跷板”。该方案的缺陷在于:1、锅具完全位于杠杆系统支点的一端,支点到锅具中心的距离大于锅的半径,导致整个设备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安置空间;2、杠杆系统的支点固定,锅具做简单的上下运动,虽然能实现颠锅,但是锅具内的大部分烹调物料总是集中于锅具距离支点较远的一端,锅具距离支点较近的一端分布很少的烹调物料,导致对锅体的热量利用不够充分,进而导致热量浪费以及燃料浪费;3、锅具内的大部分烹调物料总是集中于锅具距离支点较远的一端,使得烹调物料在锅具内的活动范围小,而没有在锅内散开,导致烹调物料在锅内受热不均匀。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体积小、且可充分利用锅体热量的拖锅式自动翻锅系统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翻锅系统,其可以实现拖锅式翻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翻锅系统,其包括:
机架;
用于炒菜的锅具;
锅具驱动装置;
锅具托块,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位于锅具下方、锅边范围之内,且与锅具接触;
其中,锅具驱动装置驱动锅具往复运动,使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在锅具上周期性变化,且该接触点相对于锅具运动的起始点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的同时发生竖直方向的位移。
本发明中,锅具托块的作用是支撑锅具,并使锅具以锅具托块与锅具的接触点为支点前后摆动,其与锅具接触处的表面形状优选为弧形;由于其相对于锅具运动,为了减少运动阻力,其进一步优选为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繁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繁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6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