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耐热隔音吸声材料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9433.6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2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金槿英;徐源振;徐钟范;赵致万;李基东;李修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33/58 | 分类号: | B29C33/58;B29C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隔音 吸声材料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热隔音吸声材料的成型方法,该高耐热隔音吸声材料的成型方法使用以极限氧指数(LOI)为25%以上、耐热温度为200℃以上的纤维原料20~80重量份及耐热温度为200℃以上的热硬化性粘合剂树脂20~80重量份构成的吸声原料并安装于车辆的引擎气缸体及消音器上部的车体仪表板,更具体地,该方法包括在热作模具内部涂布离型剂的离型剂涂布步骤、固定形状的热压缩成型步骤以及稳固形状的冷压缩步骤。根据按照上述的方法成型的高耐热隔音吸声材料,不仅能够切断引擎及排气系统产生的放射噪音通过车体的仪表板传入车辆内部,从而减少车辆内部的噪音,而且在引擎及排气系统产生的2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够维持形状,能够满足UL 94V‑0的阻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以极限氧指数(LOI)为25%以上、耐热温度为200℃以上的纤维原料20~80重量份及耐热温度为200℃以上的热硬化性粘合剂树脂20~80重量份形成的吸声原料并安装于车辆的引擎气缸体及消音器上部的车体仪表板的高耐热隔音吸声材料的成型方法,更具体地,包括在热作模具内部涂布离型剂的离型剂涂布步骤、固定形状的热压缩成型步骤以及稳固形状的冷压缩步骤。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时会产生各种噪音。车辆的噪音主要为引擎产生的噪音和排气系统产生的噪音等,通过空气向车辆内传递。为了减少这样的由引擎和排气系统产生并向车辆内传递的噪音,使用车辆用隔音吸声材料。为切断引擎放射噪音向车辆内部传递,使用车辆的绝缘仪表板(insulation dash)和仪表板隔离垫(dash isolation pad)等,并且为了切断排气系统和地板产生的噪音向车辆内部传递,使用通道垫(tunnel pad)和地毯(floorcarpet)等。
关于车辆用隔音吸声材料,韩国专利公开号2004-0013840公开了在厚度为20mm的隔音吸声材料(即PET纤维(PET fiber))的纤维层的中间位置沿长度方向插入厚度为40~100/μm的合成树脂薄膜层的技术,并且韩国专利公开号2002-0089277公开了对聚酯纤维和丙烯酸纤维进行切割、打浆后,与低熔点的聚酯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成型、加热制造无纺布形态的吸声隔热材料的技术。并且,韩国专利公开号2006-0043576公开了利用低熔点纤维(LMF)和普通纤维混合而成的纤维,用树脂涂布聚酯纤维(PET)毡的上层和下层中至少一层的技术。
但对于现有的绝缘仪表板及绝缘罩,使用苯酚粉末作为粘合剂的树脂毡、使用苯酚树脂作为粘合剂的玻璃棉及半硬质聚氨酯泡沫产品,能够通过在60秒以内热轧压缩成型工序进行的单纯成型方法成型,但在2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难以维持形状且无法确保阻燃性,因此无法直接安装于引擎气缸体及消音器上部的车体仪表板上使用。
并且对于现有的仪表板隔离垫、通道垫及地毯,使用作为热塑性粘合剂的低熔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M-PET)纤维,因此不仅耐热性差且无法确保阻燃性,而且当直接安装于引擎气缸体及消音器上部的车体仪表板上使用时,需要使用耐热温度为200℃以上的热硬化性粘合剂树脂,但在预热工序后无法利用冷压缩成型工序进行产品成型。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于距离引擎及排气系统的噪音源最近的部位,在2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也不变形,并确保UL 94V-0的阻燃性的高耐热隔音吸声材料的成型方法。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所述隔音吸声材料适用于噪音产生装置从而减少噪音的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9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