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5265.2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4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三宅利往;品川明日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G64/08;C08L101/00;F21V3/00;F21V3/04;G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苗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适宜在光扩散性、热稳定性、色调优异的照明用的罩、显示器用扩散板、代替玻璃的用途等中使用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各种照明罩、显示器、汽车的计量表、各种标牌等要求光扩散性的用途中,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之类的透明性树脂中分散有有机物、无机物的光扩散剂的材料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透明性树脂中,特别是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不仅机械特性、耐热性、耐候性优异,而且被广泛用作具备高的光线透射率的树脂。
另外,作为光扩散剂,有具有交联结构的有机系粒子,更详细而言,可举出交联丙烯酸系粒子、交联硅酮系粒子、交联苯乙烯系粒子等。此外,还有碳酸钙、硫酸钡、氢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钛、氟化钙等无机系粒子或玻璃短纤维等无机系纤维。随着光源的LED化,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分散有光扩散剂的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热性和机械特性而需求不断增长,但对于以提高LED发光效率为目的的光学特性的改良,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已知在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中配合稳定剂可实现树脂分解所带来的色调改善、由此带来的光线透射率的提高(专利文献1~2)。
另一方面,也公开了使用特殊的聚碳酸酯共聚物来改良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在专利文献3~4中,提出了使用特殊的聚碳酸酯来改良成型时的流动性,提供亮度和色调优异的光扩散性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然而,这些只不过是通过改良熔融流动性来抑制树脂分解,而不是利用特殊的聚碳酸酯来改良光学特性本身。另外,作为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光扩散性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使用含有聚碳酸酯和聚有机硅氧烷的嵌段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和珠状交联丙烯酸树脂来提供总光线透射率和雾度(扩散光线透射率相对于总光线透射率的比例)高的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然而,对于色调改善没有记载,另外,作为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光扩散性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在聚碳酸酯的基体中存在平均尺寸为20~45nm的聚二有机硅氧烷域的半透明的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然而,专利文献6中没有任何关于光扩散性的研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4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23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027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607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46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4/07654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扩散性和色调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具体而言,是以提高LED发光效率为目的。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该目的,经过反复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组合特定的聚碳酸酯和光扩散剂,能够得到光扩散性、色调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扩散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由聚碳酸酯(A成分)和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B成分)构成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含有0.05~10.0重量份的光扩散剂(C成分),B成分是在聚碳酸酯的基体中存在平均尺寸为0.5~40nm的聚二有机硅氧烷域的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光扩散度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A 平板状试验片
B 光源
γ 扩散光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A成分: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A成分)是利用界面缩聚法、熔融酯交换法使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前体反应而得到的。另外,是利用固相酯交换法使碳酸酯预聚物聚合得到的,或者是利用开环聚合法使环状碳酸酯化合物聚合得到的。
作为此处使用的二羟基成分,只要是通常作为聚碳酸酯的二羟基成分使用的成分即可,可以是双酚类也可以是脂肪族二醇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控制系统的动态配置
- 下一篇:环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