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8869.X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3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秋;马利;田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聚乙烯 硅芯管 最大 牵引 负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器,解决了常用装置工作过程中试样边缘断裂,装卸费时、费力的难题。该装置可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GB/T24456-2009)及公路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JT/T496-2004)对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试验要求。
背景技术
目前,现行的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GB/T24456-2009)及公路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JT/T496-2004)对于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的检测仅对试样长度进行了规定,对检测工具没有规定,通常试验室的做法是将一对螺纹锥强行拧入到试样两端后进行拉伸,由于螺纹锥在强行拧入过程中其端部螺纹对试样损伤较大在试验时往往会出现试样边缘断裂,导致试验无效,需多次反复试验。同时试样安装和残样去除费力费时因此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器,解决常用装置工作过程中试样边缘断裂,装卸费时、费力,试验效率低、有效性差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器,包括以下主要部件:锥型口限制器(1);锥型夹片(2);螺旋压入推进器(3);管塞(4);钩形扳手(5),,其中,锥型口限制器(1)上端为内螺纹结构;螺旋压入推进器(3)能在锥型口限制器(1)上端前进或后退,锥型口限制器(1)下端为内喇叭形锥形口形状,2片锥型夹片(2)为喇叭型且嵌入到锥型口限制器(1)下端;锥型夹片(2)内侧为浅细平行螺纹结构,同时硅芯管管内插入管塞(4)。其解决技术问题的原理是:安装管塞(4)的硅芯管夹持锥型夹片(2)和螺旋压入推进器(3)后,穿入锥型口限制器(1),锥型口限制器(1)的锥型夹片和(2)为锥形螺纹结构,使螺旋压 入推进器(3)能在锥型口限制器(1)中自由前进或后退,用钩形扳手(5)加紧时硅芯管内外壁均匀受力,最终在均匀拉力作用下硅芯管在中部断裂达到试验目的。解决装卸中难以克服的内壁摩擦大无法安装到位、容易损伤试样端头部位和卸载过程中瞬间冲击力大导致试样受力不匀、试验作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原有装置相比,其有益之处在于,解决了常用装置工作过程中试样边缘断裂,装卸费时、费力试验效率低、试验有效性差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最大牵引负荷性能试验装置,包括以下主要部件:锥型口限制器(1)(2件);锥型夹片(2)(2对);螺旋压入推进筒(3)(2件);管塞(4)(2件);钩形扳手(5)(2件)
具体实施方式:1、将管塞(4)塞入试样并使其断头与试样断头齐平,在距试样断头100mm处划上环形标线作为夹持起始点;2、将穿有管塞(4)的试样穿入锥型口限制器(1),将锥型夹片(2)成对均匀夹到试样上并使其小端与环形标线对齐;3、锥型口限制器(1)使其缩紧锥型夹片(2),并将螺旋压入推进筒(3)拧入到锥型口限制器(1)中,使用钩形扳手(5)拧紧推进筒;4、将装好的试样安装到万能材料试验机上5、将试验机速度设定为450mm/min,取消自动返车功能,开始试验,试验结束再另外两个试样安上述方法安装后继续检测,最取拉伸力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并判断样品该项参数检测是否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咨公路养护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88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雨衣
- 下一篇:煤矿井下采空区“三带”气样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