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1579.0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7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星;张灿灿;李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13/12 | 分类号: | F28F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内插 管口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管内强化传热结构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以循环水为冷却介质的管壳式换热器经常发生管内结垢现象,导致管内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管内严重堵塞无法使用。目前一般采用停车机械清洗或酸洗除垢方法,费时费工且影响正常生产;换热管内插物在线自动防垢除垢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方法,一般是在换热管中放置内插物,迫使管内流体产生旋流或波动,或利用管内流体的流动动能驱动内插物旋转,从而破坏管内壁面附近流体滞留层,阻止结垢物质的沉积,从而达到防垢除垢的目的,同时还具有强化换热的效果。目前采用的换热管内插物多数为固定式,因为要使内插物旋转起来,管口支撑装置还存在两大技术问题:一是管口支撑装置占用管口流通面积过大,使流体进口阻力大大增加;二是管口支撑装置的旋转轴结构不完善,造成旋转时摩擦较大或不能正常旋转。这些技术问题使换热管内插物在线自动防垢除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从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该管口支撑装置占用管口流通面积较小、产生的流体进口阻力也较小,能同时在两端管口安装,以实现对换热管内插物的完全定位,管口支撑装置中的弹簧及垫片能有效减小旋转轴与支撑装置间的摩擦力,使内插物在管内自动旋转,达到在线防垢除垢及强化传热的目的。管内流体流动冲刷内插物能使管口支撑装置中的弹簧产生伸缩,从而带动内插物在管内产生轴向波动,进一步增强对管内流体的扰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包括管口盖、塞紧环、连接筋、底座、弹簧、垫片、联结轴、轴帽,管口支撑装置插入管口时,塞紧环进入管口并紧贴管内壁面,管口盖外径大于管口内径而紧压在管口外,联结轴一端依次穿过底座、弹簧及垫片由轴帽固定,另一端联结内插物。
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采用注塑成型。
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连接筋可以是圆柱状及棱柱状。
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连接筋为3根或4根,各根连接筋按圆心角均匀分布。
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连接筋与换热管的轴向夹角在30°—60°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换热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口盖,2-塞紧环,3-连接筋,4-底座,5-换热管,6-联结轴,7-弹簧,8-垫片,9-轴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管内插物的管口支撑装置,包括管口盖1、塞紧环2、连接筋3、底座4、联结轴6、弹簧7、垫片8、轴帽9,管口支撑装置插入换热管5管口时,塞紧环2进入管口并紧贴管内壁面,以确保管口支撑装置不会脱落,管口盖1外径大于管口内径而紧压在管口外,联结轴6一端依次穿过底座4、弹簧7及垫片8由轴帽9固定,另一端联结内插物。
实际运行时:循环水通过管口支撑装置进入换热管5,流体流动动能驱动内插物旋转,从而破坏管内壁面附近流体滞留层,阻止换热管5内壁表面结垢物质的沉积,从而达到防垢除垢的目的,同时还具有强化换热的效果。流体流动冲刷内插物还能使管口支撑装置中的弹簧产生伸缩,从而带动内插物在管内产生轴向波动,进一步增强对管内流体的扰流,进而又提高了在线自动防垢除垢及强化换热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1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换热机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换热器的铸件壳体及设有该铸件壳体的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