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7751.0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孙乐生;郑学明;吴晓丹;梁雪茹;余勇飞;迟世成;毕丹军;谷德强;于光华;毕重庆;王万波;魏文龙;徐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金洋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G08G1/017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8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型 分类 分析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自动检测实施车辆车型分类的车型分析器。
背景技术
对每一车道的行驶车辆实施有效分析、分类和处理,是交通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的前提,例如要实现高速路口无人值守自动发卡目的,其中的技术关键是设计一套准确有效实施车型分类分析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车型分类分析装置有多种,其中的中国专利CN202230522U提供了一“自动车型分类系统”技术方案,采用了偶数组红外光幕的车轮轮廓识别装置,两对以上的光电开关为车辆长度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的检测功能不够全面,装置组成导致车辆参数检测和分析处理较为复杂,使其技术目的实现欠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功能全面、能够准确、快捷参数分析处理的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其组成包括沿车道方向布置的车体轮廓采集部、车体长采集部和方向检测部,车轮廓采集部、车体长采集部和方向检测部与系统的主控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的车体轮廓采集部由一组相对设置于车道两侧的红外光幕与车道方向垂直的红外发射光栅纵和红外接收光栅纵组成,车体长采集部由成对设置于车道两侧的三组光电开关构成,三组光电开关与所述红外光栅纵的距离分别为3.6~3.9m、4.0~4.5m、5.18~6.0m;方向检测部由沿车道方向布置的两组光电开关组成。
在上述的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车道中央的地感线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技术方案,实现了准确、快捷获得车辆轮廓、底盘特征、行车方向、车身长卡量、分离前后车辆、辨识客货车型、辨别大、中、小型车辆等多项的车辆全面检测性能,还具有消除误干扰信息的防干扰能力,工作稳定性和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的布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其组成包括沿车道方向、最好集中布置于车道检测段的车体轮廓采集部1、车体长采集部2和方向检测部3,车轮廓采集部1、车体长采集部2和方向检测部3与本系统的主控单元连接。如附图所示,车体轮廓采集部1由一组相对设置于车道两侧的红外光幕组成,所述的红外光幕由设置车道两侧有红外发射光栅纵11和红外接收光栅纵12组成,红外发射管与相对的红外接收管纵向排列设置在各自光栅纵上,所形成的红外光幕与车道方向垂直,光栅纵的最高发射管和接收管的高度不低于200cm,光栅纵的最低发射管和接收管的高度不高于15cm,扫描行驶车辆,获得车辆第一组侧向轮廓点阵图车型分析参数,并可依此有效的辨析前后车辆。所述的方向检测部3由位于光栅纵处沿车道方向相对布置的两组光电开关31、32构成,两组光电开关31、32距地面4~10cm,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的一组光电开关31设置于光栅纵的底部,另一组光电开关32与前述组光电开关31相距一段距离,鉴别车辆行驶方向,测量轮轴参数,两组光电开关31、32的间距最好调整为20cm。车体长采集部由成对设置于车道两侧的三组光电开关21、22、23构成,三组光电开关21、22、23具有纵向位置调整结构,其高度调整范围为250~800mm,本组光电开关与所述红外光栅纵的距离分别为3.6~3.9m、4.0~4.5m、5.18~6.0m,其中与红外光栅纵最近的第一组光电开关21与其次远的第二组光电开关22之间的相对距离于230~530mm范围可调,根据现场需要,细化中小型车的分类。以车辆第二轮遮挡方向检测部3为参考点,以车头部分遮挡车体采集部2中的三组光电开关21、22、23的哪一组来判断车体长并予以分类,若三组未遮挡,则为小型车,若已遮挡第一组、未及第二组时,则为1类中型车,若同时遮挡第一、第二组未及第三组时,则为2类中型车,若第三组同时被遮挡时,则为大型车。本车型分类分析系统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车道中央的地感线圈4,系统主控单元通过检测地感线圈4的信号,一是抑制非车辆信号的干扰,保证正常车辆信号的检测和识别,二是检测车辆底盘特征,通过系统装置对车型信息分析处理,控制发卡机等外部设备自动打出不同收费标准的通行卡,实现无人值守且无需停车收费等操作技术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金洋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金洋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7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采可燃冰的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花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