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型急救复苏单元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7881.0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9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劲松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急救 复苏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型急救复苏单元床。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各类病重患者的首珍科室,也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患者诊治后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而转运途中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虽然院内转运时间不长,一般为10~20min,但是风险大,甚至大于ICU的患者,如何提高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期间的安全性,降低途中转运引起的死亡率、致残率是急诊科室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综合全国各大医院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来看,危重病人由院前救护再送到急诊抢救室后,急诊医师因一时无法判断患者具体病情,需要通过查体、询问病史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然而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来时已经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首先得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这样一时之间患者就无法离开抢救室,相关辅助检查就无法完成,另一方面,患者在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必须得离开抢救室,这样在去进行相关检查途中就存在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又得将患者送进抢救室进行抢救,使得检查中断,丧失大量抢救时间。
危重病人通过在急诊科抢救、检查诊治后,往往都需要住院或者手术治疗,这样对于危重病人在离开抢救室与到达相关科室或手术室之间存在一定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样存在心脏呼吸骤停的风险,尤其是生命特征不平稳的患者不能及时离开抢救室得到有效的治疗,这样往往丧失最佳救治时机,增加了死亡率或致残率,虽然有部分单位通过风险管理措施转运危重患者,但在转运途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危险因素。
危重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抢救室抢救过程中无法及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对于病情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病人家属往往无法理解并且常常质问医师为何不进行相关检查及诊断,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相关检查,有些患者家属又认为拖延了抢救时间,这明显增加了医师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误解、甚至引起纠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型急救复苏床,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快捷,改变了现有抢救室等待病人的模式,做到抢救室可随病人移动,使危重病人的诊断、抢救明确,方便进一步专科治疗,提高了危重病人急诊救治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医患纠纷。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型急救复苏床,包括床板、床垫、床支撑架、输液架,所述的床板上表面的两内侧焊接有支撑架,所述的床板两外侧分别焊接有横杆,所述的两个横杆上分别设有滑槽,两个滑槽上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的滑动杆上开设有输液架固定圆孔和滑动杆固定圆孔,所述的滑槽中间部位开设有圆形螺纹孔槽,所述的滑动杆上设有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由两个不锈钢空心圆柱、一块不锈钢板焊接构成,所述的床支撑架底端四个角部设有塑胶支撑柱,所述的塑胶支撑柱顶部设有空心圆槽,所述的床支撑架底部焊设有不锈钢网板。
所述的滑槽与滑动杆通过螺纹螺栓连接,所述的输液架固定圆孔与空心圆槽上下相对应。
所述的工作台上设有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设备,所述的不锈钢网板一端依次并列设有两碳素钢瓶、MCC心肺复苏机、收纳盒,所述的床板一端底部设有收纳盒。
其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设有移动式工作平台,可针对不同的急救情况进行装载设备急救,床支撑架底部焊接有一块不锈钢网板,不锈钢网板上一端依次并列设有两个碳素钢瓶、MCC心肺复苏机、收纳盒可方便使用,收纳盒可存放紧急急需药物,增大救治成功率,单元床支架底端焊接有四个200mm的塑胶转运轮,转运轮并带有刹车装置,可适应复杂地面,保证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床支撑架上端横架两侧的滑槽中间部位各开设有圆形螺纹孔槽,床架两侧的滑动杆一端和中间部位开设有圆孔,两滑动杆端的圆孔处在一对角线上,移动滑动杆使其上中间部位圆孔与滑槽上圆形螺纹孔槽重合,可通过螺栓实现滑动杆与滑槽的连接,将滑动杆固定在滑槽上,滑动杆一端的圆孔中心与塑胶支撑柱空心圆槽中心处在同一垂线上,输液架可通过圆孔、空心圆槽固定在急救床上,输液架可根据实际抢救情况,在急救床两头安装、拆卸,解决了病人由于躺在抢救床上方向不同而造成输液不便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快捷方便,改变了现有抢救室等待病人的模式,做到抢救室可随病人移动,使危重病人的诊断、抢救明确,方便进一步专科治疗,提高了危重病人急诊救治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医患纠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劲松,未经王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7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路树叶清扫机
- 下一篇:盛水容器的加水、放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