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3245.0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3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周齐领;李瑞芳;王任;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07 | 分类号: | C01B33/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 转化 三氯氢硅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晶硅冷氢化生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多晶硅装置中,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的技术大都是采用电化学还原氢化的技术,俗称“热氢化”技术。该技术电耗高、四氯化硅转化率低、加热片需定期更换,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年产10万吨三氯氢硅生产工艺的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上、下端的上封头和下封头,在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气体出口,在所述下封头上设置有气体进口,在所述筒体内、靠近下封头一端设置有带风帽的气体分布板,在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硅粉进管,在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测温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其所述上封头呈椭圆状,所述下封头呈锥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其所述硅粉进管与硅粉自动加料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其在所述气体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急冷液喷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其在所述反应器顶部上方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料腿插入反应器内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年产10万吨三氯氢硅的生产工艺,采用冷氢化技术,将四氯化硅和硅粉、氢气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具有电耗低、生产成本低、转化率高的优点,同时可取消多晶硅生产中采用“热氢化技术”必须设置的尾气回收系统,对减少多晶硅装置的投资,降低工厂综合电耗更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筒体,2为上封头,3为下封头,4为气体出口,5为气体进口,6为带风帽的气体分布板,7为硅粉进管,8为测温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反应器,包括筒体1以及设置在筒体1上、下端的上封头2和下封头3,在所述上封头2上设置有气体出口4,在所述下封头3上设置有气体进口5,在所述筒体1内、靠近下封头3一端设置有带风帽的气体分布板6,在所述筒体1上部设置有两个硅粉进管7,在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四个测温元件8,所述四个测温元件沿筒体径向分布。
其中,所述上封头2呈椭圆状,所述下封头3呈锥形,所述硅粉进管7与硅粉自动加料系统连接,在所述气体出口4的管路上设置有急冷液喷淋,在所述反应器顶部上方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料腿插入反应器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3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