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0785.0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9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明;董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精密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抛丸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定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扭力杆的抛丸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扭力杆工件进行加工处理过程中需对其进行抛丸处理。抛丸处理是通过抛丸机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扭力杆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能较好的除去扭力杆表面的锈蚀及飞溅,并增大扭力杆表面的摩擦系数。
如图4所示,扭力杆抛丸部6位于扭力杆的中间段,不需抛丸部为扭力杆光滑部,包括下光滑部8和上光滑部9,分别位于扭力杆的两端。扭力杆光滑部在抛丸过程中需进行隔离保护。现有技术中在对扭力杆进行抛丸处理中,往往采用在扭力杆光滑部套上铁套或包裹塑料,然后将扭力杆放入抛丸机内进行抛丸处理。现有技术并不能有效的避免扭力杆在抛丸过程中丸料进入扭力杆光滑部,不能对扭力杆光滑部进行精确定位,在进行抛丸处理的过程不能有效的利用空间位置,不能一次大量对扭力杆进行抛丸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抛丸过程中丸料进入扭力杆光滑部、扭力杆抛丸处理过程中空间位置利用率低、扭力杆光滑部定位不精确、不能一次大量对扭力杆抛丸处理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定有数条呈放射状分布的支架,每条支架上均固定有数个底座,每个底座上均设有弹性管套,弹性管套长度等于底座的高度与扭力杆下光滑部的高度之和。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为两个及以上,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的上端设有挂钩,下端设有挂环,位于下方的支撑架支撑轴上的挂钩与上方支撑架支撑轴的挂环连接,从而可以方便地对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架进行连接和更换。
优选地,所述底座为光滑圆柱型,便于套上弹性管套。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头部设有凹槽,便于插上扭力杆时与扭力杆下光滑部的端部吻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管套为硅胶软管,正好可以套入扭力杆光滑部,且硅胶软管能更好的与扭力杆光滑部紧密贴合,避免丸料进入扭力杆光滑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轴,支撑轴上固定有数条呈放射状分布的支架,每条支架上均固定有数个底座,每个底座上均设有弹性管套,每个底座上均可放置一个扭力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并一次抛丸过程就能处理大量扭力杆工件;套管的长度等于底座的高度与扭力杆下光滑部的高度之和,以保证扭力杆下光滑部定位的精确性;采用硅胶软管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铁管保护扭力杆不需抛丸部分,硅胶软管能与扭力杆光滑部紧密贴合,避免丸料进入扭力杆光滑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具有占用位置小,定位精确,避免丸料进入扭力杆光滑部,抛丸部分保护到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的单个支撑架主视图。
图3为扭力杆抛丸定位装置的单个支撑架俯视图。
图4为扭力杆光滑部和抛丸部位示意图。
图5为扭力杆安装在底座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精密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精密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0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旋根管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加气、卸车多通道LNG流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