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2982.3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李向东;马先元;钟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隔热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前围隔热垫都是通过卡扣或者是焊栓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的,如图1所示,前围外隔热垫安装位置是平行于整车的Z轴方向,前围内侧是部分平行于Z轴,部分与Z轴正方向成一定角度,其中,前围钣金1通过车身螺栓3,4与前围内隔热垫2和前围外隔热垫5安装在一起。
在为前围内隔热垫2和前围外隔热垫5与前围钣金1进行安装固定时,前围内隔热垫2和前围外隔热垫5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上至下掉下。故总装线上,需要2名工人进行安装,一人扶住隔热垫,一人进行安装。此种安装方式存在着浪费人力的情况,而且为了固定好隔热垫,所需要的卡扣的数量也较多,增加了零件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及汽车,可以节约劳动力和节省零件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用于前围钣金和隔热垫的安装,所述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包括:
多个用于钩挂隔热垫的挂钩,所述挂钩安装于所述前围钣金上。
其中,所述挂钩为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的L形,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前围钣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一凸起。
其中,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起断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端部的角的角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端部的角的度数。
其中,所述隔热垫包括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孔卡在所述隔热垫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简化了前围隔热垫的安装过程,由1个工人即可轻松完成安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在安装固定前围隔热垫时减少了安装卡扣数量,节省了零件成本;在汽车工程设计中可以广泛的应用此方案。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钩和挂钩上的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钩上的凸起的断面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热垫的安装过程示意图一;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热垫的安装过程示意图二;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热垫的安装过程截面示意图一;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热垫的安装过程截面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用于前围钣金和隔热垫的安装,所述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包括:
多个用于钩挂隔热垫的挂钩,所述挂钩安装于所述前围钣金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安装前围隔热垫方式存在着浪费人力的情况,而且为了固定好隔热垫,所需要的卡扣的数量也较多,增加了零件的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可以节约劳动力和零件成本。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用于前围钣金和隔热垫的安装,所述汽车前围隔热垫安装结构包括:
多个用于钩挂隔热垫的挂钩6,所述挂钩安装于所述前围钣金7上。
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挂钩6为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的L形,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前围钣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一凸起61。当然所述挂钩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前围钣金上,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达到与前围板金固定连接的目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所述隔热垫包括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孔卡在所述隔热垫上。
为了在安装隔热垫时,使隔热垫易进不易出,所述凸起沿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方向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凸起61断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端部的角611的角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端部的角612的度数,使隔热垫易进入安装孔,且不易从安装孔内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2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倍力带导轨的双缸气缸
- 下一篇:一种抓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