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2723.9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4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雷;魏晓惠;胡燕;张超;余正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雅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5/812 | 分类号: | B65D85/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型降氟茶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边茶采用的茶叶原料粗老,含氟量较高(一般在600mg/kg左右),边茶采用传统的熬煮饮用方式,氟浸出率高(一般在80%以上),民族同胞饮茶量大(10kg/每人.每年左右)等原因,导致边茶消费人群的日摄氟量过高,大大超过WHO规定的每人每天4mg的限量标准,在民族地区发生了较为普遍的“饮茶型氟中毒”现象,采取减少边茶饮茶量,降低氟的摄入,会导致高原生活人群食物消化困难的问题;改用其他茶类代替,会产生成本过高,而且还会加重高原反应,显然是行不通的。目前,为降低边茶含氟量,常采用:提高茶叶原料嫩度,降低边茶含氟量,不仅大大增加成本,而且咖啡碱含量增高,不适于高原地区生活人群饮用;在边茶拼配中添加茶梗及片末,不仅降低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而且导致了边茶品质的下降;在边茶中添加降氟化学试剂,虽可降低边茶茶汤的含氟量,但会造成化学试剂的残留,引起安全性问题;利用在茶汤中添加降氟试剂,生 产速溶低氟茶粉或低氟茶膏,尽管采取过滤方法除去降氟剂,不会导致化学试剂的残留,但由于生产成本和产品售价过高,同时也改变了边茶消费者的冲泡或熬煮饮茶习惯,使边茶消费者难以接受,产品推广难度大。因此,开发出既能保持传统边茶风味,又不造成化学污染,既能保持传统的边茶饮用方式,又不会造成成本过高的边茶降氟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旨在解决现饮用的边茶含氟量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所述的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包括茶包、茶绳、中间过滤层和外部保护层;所述的茶绳设置在茶包的两侧,所述的中间过滤层包裹在茶包的外部,所述的外部保护层包裹在中间过滤层的外部。
进一步,所述的中间过滤层采用滤纸或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选取符合食用卫生要求的滤纸或无纺布,加入符合国家茶叶卫生标准要求的、粉碎后的高氟边茶原料或成品和食用级的磷酸三钙,封袋包装制成降氟茶包。降氟茶包可冲泡或熬煮饮用,不改变传统边茶的饮用方式和品质;降氟茶包使茶汤含氟量低于50%以上,不会导致边茶消费者由于饮用边茶而产生日摄氟量过高,有效避免了边茶消费者的饮茶型氟中毒问题;降氟茶包采用的降氟材料无毒,不溶于水且不透过滤纸(袋),不进入 茶汤,从而完全避免了由于化学试剂的污染而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并且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茶包; 2、茶绳; 3、中间过滤层; 4、外部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离型降氟茶包装置包括茶包1、茶绳2、中间过滤层3和外部保护层4。所述的茶包1内装有高氟边茶和磷酸三钙,所述的茶绳2设置在茶包1的两侧,所述的中间过滤层3包裹在茶包1的外部,所述的外部保护层4包裹在中间过滤层3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雅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省雅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2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手机充电机(台、盒)
- 下一篇:一种塑质液料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