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连杆后悬架下控制臂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0986.1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0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伟;施伟;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悬架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悬架下控制臂。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多连杆后悬架一般采用下控制臂下板11作为所有安装面,如弹簧安装面、下控制臂内外安装点都设计在下控制臂下板11上,另外一块板如下控制臂上板12,其起到加强作用。
这样的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一块板既承受车辆载荷通过弹簧施加的力(该力远大于其他力),同时承受着车辆在运动过程中轮端除载荷以外的地面反作用力,当零部件不能满足强度、刚度或模态目标时,需对整个受力板(较大的零部件)进行加厚或使用更高强度的材料,这种方式直接增加了零部件重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连杆下控制臂,以降低控制臂的成本。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多连杆后悬架下控制臂,包括上板和下板,其特点是,上板提供弹簧座,下板的两端提供连接副车架和车轮支架的连接部位,下板为凹形部件,其上侧边缘和上板下侧焊接,且下板的底部有开口,该开口由弹簧座穿过,弹簧座的外侧和该开口的边缘焊接,弹簧座的外侧和下板的内侧之间形成腔体。
由于前述技术方案,只需较小变化,即可以调整零部件结构达到整个控制臂总成满足性能要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在后述实施例中将有更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沿图2中D-D线的剖视图。
图2是已有的多连杆后悬架下控制臂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连杆后悬架下控制臂的轴测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连杆后悬架下控制臂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4所示,多连杆后悬架下控制臂包括上板22和下板21,上板22提供弹簧座220,下板21的两端提供连接副车架和车轮支架的连接部位210、212,下板21为凹形部件,其上侧边缘和上板下侧焊接(见焊接部位31),且下板21的底部有开口,该开口由弹簧座220穿过,弹簧座220的外侧和开口的边缘焊接(见焊接部位32),弹簧座220的外侧和下板21的内侧之间形成腔体33。
上板22用于安装后螺旋弹簧,上板22承受弹簧所施加的力,当因车辆载荷增加,若该结构强度、刚度不满足设计目标要时,可调整上板22的厚度或更换更高强度的材料,而下板21无需进行更改。因此只需变化较小的零部件以达到整个焊接总成满足性能要求,从而减低了零部件重量和成本。前述实施例结构变化灵活,节约成本,可用于多车型规划的平台开发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0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簧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