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7837.4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林向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46 | 分类号: | A61F2/46;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发育 不良 髋关节 置换 术中髋臼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
背景技术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晚期骨关节炎出现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时,需要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临床的重要术式之一,其疗效取决于手术的细节,特别是假体的精确放置。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骨盆的形状又不规则,给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定向造成一定困难。特别对髋臼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由于髋关节发育异常,髋臼假体位置的确认和假体前倾角和外翻角的控制是该手术的关键点。这就需要重新建立最佳的髋臼旋转中心,进行术中髋臼位置和角度的控制。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解剖型生物固定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人工髋臼假体[申请号:201120279489.2],假体由钛合金制造。假体底面为与正常髋臼外缘一致的穹顶状,根据底面前缘宽度,分为左髋A、B及右髋A、B四种型号假体,A型假体底面前缘宽度10毫米,B型假体底面前缘宽度20毫米,从侧面观,底面内外缘为与正常髋臼外缘一致的圆弧状;假体前面高约6厘米;后面高约9厘米;假体与髂骨接触面有三根直径1厘米长3厘米的圆柱,假体髂骨接触面及3根钛合金圆柱表面均镀上一层羟基磷灰石。
上述方案虽然能够实现对髋臼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进行修复,但是仍然存在着设计不够合理,增加了手术难度,需要手术时间较长,以及会给患者造成的进一步的创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降低了手术难度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其特征在于,本术中髋臼模板包括呈片状且表面与髋臼内侧表面相吻合的本体,在本体上设有位于髋臼旋转中心且贯穿本体的中心导孔。
更进一步的说,根据患者的CT数据,设计个性化模板,在计算机上确认髋关节的旋转中心,计算术中拟行的髋臼旋转中心和术前实际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合理安排新的旋转中心。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所述的本体以髋臼下缘髋臼切迹和髋臼唇为骨性标志。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所述的本体以假髋臼边缘为骨性标志。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所述的本体上设有具有轴向通孔的中心导柱,所述的轴向通孔与中心导孔贯通。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所述的轴向通孔与中心导孔的直径相等且直径大小为3.0mm-3.5mm。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所述的中心导柱外翻45°角且前倾18°角。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所述的中心导柱与本体连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所述的本体为等厚度片状体。
在上述的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本术中髋臼模板由ABS高分子工程塑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说,术中髋臼模板由ABS高分子工程塑料制成在快速成型机上完成成型过程。系统参数设置:加工层厚0.1mm,加工速度500mm/s,温度40℃±2℃,整个成型过程约3-25小时。重建模型经戊二醛熏蒸消毒2-6小时后直接在手术台上使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中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降低了手术难度,且成本较低。2、髋臼旋转中心定位准确,节省了手术时间,且不会对患者造进一步的创伤。3、适用性好,能够根据不同患者定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中心导孔2、轴向通孔3、轴向通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髋臼模板,其特征在于,本术中髋臼模板包括呈片状且表面与髋臼内侧表面相吻合的本体1,在本体1上设有位于髋臼旋转中心且贯穿本体1的中心导孔2。根据患者的CT数据,设计个性化模板,在计算机上确认髋关节的旋转中心,计算术中拟行的髋臼旋转中心和术前实际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合理安排新的旋转中心。术前常规行骨盆及股骨上段X线检查。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2例,牵引时间7-1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7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