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活性粒子激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3114.7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5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定平;方磊;陆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0 | 分类号: | B01D53/60;B01D5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活性 粒子 激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粒子激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冷却活性粒子激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消费总量的大幅攀升,工业烟气排放的SO2和NOx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不仅危害动植物生长、破坏臭氧层,而且会引发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问题。因此,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是控制其污染的有效手段。活性粒子法同时脱硫脱硝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脱硫脱硝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技术是NOx高效稳定氧化技术。
活性粒子同时脱硫脱硝法可采用高压放电获得强氧化性的羟基、臭氧等活性粒子来氧化烟气中的SO2和NOx,再结合碱性溶液进行吸收达到同时脱硫脱硝的目的。它具有设备精简、占地小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是当前大气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在活性粒子同时脱硫脱硝法系统中,活性粒子激发器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一般按其制取活性粒子方法的不同,分为电子束法、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强电离放电法、介质阻挡放电法等。但这些方法的粒子激发器在激发活性粒子的过程中,为防止电极的温度过高而出现的电极烧毁和脱硫脱硝系统的不稳定性,都采用如水冷等冷却方式,从而造成活性粒子激发的相关装置系统与结构十分复杂,使用过程影响因素多,使得整个脱硫脱硝系统的能耗高,装置易出现故障,导致脱除效率不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冷却活性粒子激发器,其至少克服了现有活性粒子激发装置结构复杂,电极易烧损、能耗高以及脱硫脱硝效率的不稳定性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冷却活性粒子激发器,包括外管、同心置于外管内的内管,外管的尾部设有电极气斜切进气管,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构成活性粒子激发腔体;外管的端部套装有拆卸式喷头;在外管的内周壁设有嵌入式环形接地电极,在内管的外周壁设有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活性粒子激发腔与电极气斜切进气管相通;外管尾部的内表面与内管尾部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环。
所述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的外表面涂敷有一层电介质层,所述嵌入式环形接地电极的外表面也涂敷有一层电介质层。电介质层采用氧化铝粉体。
所述内管采用陶瓷等耐高温腐蚀的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之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
电极气斜切进气管,采用斜切向的方式通入的电极气,使电极气以螺旋绕流的方式通过活性粒子激发腔体,对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和嵌入式环形接地电极进行强烈的对流换热,从而对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和嵌入式环形接地电极进行冷却;同时待处理的介质由内管的尾部进入并快速通过内管,迅速的将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了活性粒子激发器的双重自冷却,从而省去额外强制冷却系统,简化了装置,减少了系统的能耗。
电介质层为氧化铝粉体,不仅具有放电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且实现了无声放电,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嵌入式环形接地电极和喷头,均采用易拆卸式结构,方便各个部件的更换和维护。
本自冷却活性粒子激发器,具有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不易烧损、能耗低以及活性粒子激发效率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冷却活性粒子激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冷却活性粒子激发器,包括了外管1、同心置于外管1内的内管2,外管1的尾部设有电极气斜切进气管4,内管2的外壁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构成活性粒子激发腔体3;外管1的端部套装有喷头5;在外管1的内周壁设有嵌入式环形接地电极7,在内管2的外周壁设有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6;活性粒子激发腔体3与电极气斜切进气管4相通。外管1尾部的内表面与内管2尾部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环8。
所述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6的外表面涂敷有一层电介质层(绝缘层),所述嵌入式环形接地电极7的外表面也涂敷有一层电介质层(绝缘层)。电介质层采用氧化铝粉体(超微细的Al2O3粉体制成)。
所述内管2采用陶瓷等耐高温腐蚀的绝缘材料制成,不仅具有绝缘、耐磨功能,而且能承受套装式环形高压电极6放热产生的高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3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泵对轮螺栓拆卸器
- 下一篇:吸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