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挡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2042.4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5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铭穗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9/136 | 分类号: | B62M9/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的挡链器。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挡链器可参考美国专利 20110230287及中国台湾专利D151448,该挡链器除了能防止掉链之外,还能在炼条与车架之间形成一阻挡作用,避免两者接触而产生磨损;然而,挡链器仅是利用一螺丝插设的方式固定在自行车,其固定效果有限,在长时间使用后仍会枢摆而产生角度的偏移,连带会影响挡链效果,故使用者需要定期对该挡链器作检查调整,才能确保挡链器维持在适当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效果更为稳定的挡链器,以确保装设于自行车使用时不会产生角度偏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链器,供装设自行车的车架,该挡链器包含有一本体、一垫体、一第一固定件及一第二固定件。
该本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挡链部,该第二端设有一第一组装孔及一第二组装孔:该垫体设于该本体与该车架之间,该垫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该本体的第二端接触,该第二面与该车架接触,并且该第二面形状与该车架相对应而能相互贴合,其中该垫体设有一第三组装孔及一第四组装孔;该第一固定件依序穿过该第一组装孔与该第三组装孔并插设该车架;该第二固定件依序穿过该第二组装孔与该第四组装孔并插设该车架。
所述第一组装孔呈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件可在所述第一组装孔内移动。
所述第一组装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组装孔与所述第二组装孔两者的连线方向。
所述第二组装孔呈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件可在所述第二组装孔内移动。
所述第二组装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组装孔与所述第二组装孔两者的连线方向。
所述垫体的第一面呈平面。
所述垫体的第二面呈内凹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藉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将本体固定在车架上,相较于现有为单轴固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双轴固定方式更为稳固,而能避免产生偏摆移位的情况,以让挡链器维持在固定角度,提升挡链的稳定性,并且改善使用者需频繁作角度调整检查所衍生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1:车架;2:本体;21:挡链部;211:挡面;212:挡面;22:第一组装孔;23:第二组装孔;3:垫体;31:第一面;32:第二面;33:第三组装孔;34:第四组装孔;4:第一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成的功效,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挡链器,供装设自行车的车架1(其中该车架可为自行车的任一结构,本实施例的车架为前变速器),该挡链器包含有一本体2、一垫体3、一第一固定件4及一第二固定件5。
该本体2概呈长条状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设有一挡链部21,该挡链部21呈弯折状并具有两个不相互平行的挡面211、212,挡面211、212为朝向自行车链条的表面;该第二端设有一第一组装孔22及一第二组装孔23(可视情况增设有多个组装孔),该第一组装孔22较邻近末端处并呈一直线方向延伸,该第一组装孔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第一组装孔22与该第二组装孔23两者的连线方向,该第二组装孔23呈一直线方向延伸,该第二组装孔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第一组装孔22与该第二组装孔23两者的连线方向,即该第一组装孔22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组装孔13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第一组装孔及第二组装孔也可呈弧状或其它方向延伸,也无不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铭穗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铭穗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20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光互补发电储能系统
- 下一篇:燃料电池供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