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5063.7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万再新;石怀清;王东红;钱春宇;陈小三;沈大庆;张新勇;董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刘崇义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 基准 稳定性 安装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静载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
背景技术
现如今,静载试验是目前地基检测中最为准确、可靠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承载力检验方法,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作为依据。承载力的检测一般是以沉降量做为判断标准的,要进行沉降量观测就要有一个相对静止的点,就如在测量中的水准点,基准梁在静载试验中就起到此沉降基准的作用,在整个静载试验过程中基准梁应该是静止不动且不会产生沉降的,因而必须确保试验过程中基准梁的稳定性。实际安装时,基准梁的一端固定且其另一端自由支撑。基准梁的安装虽在整个静载试验安装过程中是最为简单的一个环节,但是其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静载试验的成败。
但是,目前静载试验过程中,基准梁的安装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基桩梁的安装底座大部分取自现场原材料,如沙堆、砖块、钢筋架子等,形式五花八门,无统一标准;第二、大多数情况下,基桩梁安装都不能满足一端固定且另一端自由的规范规定;第三、基准梁的稳定性存在严重隐患,主要表现在容易产生滚动、容易产生移位、容易沉降、容易产生人为破坏等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且安装及拆卸简便、使用效果好,不仅能加快基准梁的安装效率,而且能有效保证基准梁的安装精度,并确保静载试验的试验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所安装基准梁的一端自由支撑的自由端安装支座和对基准梁的另一端进行固定安装的固定端安装支座,所述自由端安装支座包括水平底盘一和布设在水平底盘一上且供基准梁一端安装的水平卡槽一,所述固定端安装支座包括水平底盘二和布设在水平底盘二上且供基准梁另一端安装的水平卡槽二,所述水平卡槽二上设置有紧固件,且基准梁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固定在水平卡槽二内;所述水平底盘一和水平底盘二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水平卡槽一和水平卡槽二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基准梁为型钢,所述水平底盘一和水平底盘二均为钢质底盘,且水平卡槽一和水平卡槽二均为钢质卡槽。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所述水平底盘一上设置有两个操作把手一,且两个所述操作把手一分别布设在水平卡槽一的前后两侧;所述水平底盘二上设置有两个操作把手二,且两个所述操作把手二分别布设在水平卡槽二的前后两侧。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所述水平卡槽一为U字形卡槽一,且水平卡槽二为U字形卡槽二。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所述U字形卡槽一包括固定在水平底盘一上的水平底板一和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一前后两端的竖向夹板一,且所述U字形卡槽二包括固定在水平底盘二上的水平底板二和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二前后两端的竖向夹板二。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竖向夹板一和两个所述竖向夹板二均为角钢。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竖向夹板一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一上,且所述水平底板一焊接固定在水平底盘一上;两个所述竖向夹板二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二上,且所述水平底板二焊接固定在水平底盘二上。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基准梁为工字钢。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紧固件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向夹板二上,两个所述竖向夹板二上均对应开有供所述紧固件安装的安装孔,且基准梁的另一端开有供所述紧固件安装的安装孔。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
上述静载试验基准梁高稳定性安装底座,其特征是:所述水平底盘一和水平底盘二均为水平钢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较低,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5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