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悬浮桥梁球型钢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4954.0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钟洪军;杨平;许志艳;张启祥;陈列;金怡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亚佳工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刘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悬浮 桥梁 型钢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座,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磁悬浮桥梁的球型钢支座。
背景技术
球形钢支座70年代在国外研制成功。1988年起开始运用于国内的桥梁中。球形钢支座是在盆式橡胶支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桥梁支座。其特点是水平转角大,高承载力,耐磨耗。
球形钢支座的转角通过球冠与球面之间的相对滑动来实现,平面四氟板和不锈钢板之间的相对滑动实现支座的水平位——适用于低地震度下的各型桥梁。球形钢支座是依靠盆环或挡板抵抗地震的水平力作用,在低地震度地区可以有效的抵抗地震水平力。上海南浦斜拉桥,北京广安门、天宁寺立交桥等是早期在国内使用球形钢支座的大桥,现在球形钢支座已经广泛应用于公、铁路工程中,是最主要的支座形式之一。
现有的单向活动球型钢支座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直接接触传递水平力,接触面设置SF-1滑板和不锈钢板以适应支座位移要求。当梁端发生转动时,上支座板与下支座板不在保持平行状态,使得SF-1滑板和不锈钢板的接触由面接触变为线接触,造成SF-1滑板表面不均匀受力,引起挤压破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悬浮桥梁球型钢支座,可消除转动间隙,以满足磁悬浮轨道对平顺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瓣磁悬浮桥梁球型钢支座,包括上滑动板组件、下滑动板组 件和球冠衬板,上滑动板组件底部球面与球冠衬板顶部球面相配合,其间设置耐磨板,其特征是:所述球冠衬板下还设置有第二球冠衬板,球冠衬板底部球面、第二球冠衬板顶部球面相配合,其间设置第二耐磨板;所述球冠衬板两侧底部为与下滑动板组件顶部凹槽底面相配合的平面,其间设置第三耐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通用球型钢支座相比较,由两平面滑动和两球面滑动变为一平面滑动和两球面滑动,由双平面扣板变为一平面扣板和一球面扣板,全贴合转动无转动间隙,能很好地满足磁悬浮轨道对平顺性的要求;结构更优化和稳定,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抗拉拔,耐磨性、耐高温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悬浮桥梁球型钢支座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零部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上滑动板组件10、耐磨板11、球冠衬板20、第二耐磨板21、第二球冠衬板22、下滑动板组件30、压板31、第三耐磨板32、调整垫片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桥梁球型钢支座,包括上滑动板组件10、下滑动板组件30和球冠衬板20,上滑动板组件10底部球面与球冠衬板20顶部球面相配合,其间设置耐磨板11。所述球冠衬板20下还设置有第二球冠衬板22,球冠衬板20底部球面、第二球冠衬板22顶部球面相配合,其间设置第二耐磨板21;所述球冠衬板20两侧底部为与下滑动板组件30顶部凹槽底面相配合的平面,其间设置第三耐磨板32。与通用球型钢支座相比较,由两平面滑动和两球面滑动变为一平面滑动和两球面滑动,由双平面扣板变为一平面扣板和一球面扣板,全贴合转动无转动间隙,能很好地满足磁悬浮轨道对平顺性的要求
参照图1,所述下滑动板组件30顶部凹槽的顶面通过螺栓安装固定 有约束球冠衬板20纵向位移的压板31,提供抗拉拔能力。在压板31与球冠衬板20之间设置调整垫片33。
图1中示出了耐磨板的具体安装结构。上滑动板组件10底部球面上设置有凹槽,耐磨板11嵌套于该凹槽内。球冠衬板20底部球面上设置有凹槽,第二耐磨板21嵌套于该凹槽内。球冠衬板20两侧底部平面上设置有凹槽,第三耐磨板32嵌套于该凹槽内。耐磨板11、第二耐磨板21和第三耐磨板32均采用改性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耐磨性、耐高温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磁悬浮桥梁球型钢支座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亚佳工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亚佳工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4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影像镜头系统组
- 下一篇:激光测距装置的光学信号传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