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排气凸轮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3412.9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彩云;杨林强;邱若友;刘俊;倪成鑫;何月涛;邹凯;罗俊;田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排气 凸轮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汽车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向着高动力性、低燃油消耗以及满足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方向发展,这对发动机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发动机的主要传动件之一的凸轮轴在提高动力性能、减少摩擦和满足排放要求等方面的作用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逐渐应用到凸轮轴中。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ariable Valve Timing,VVT)通过配备的控制及执行系统,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因其能提高充气效率,并增加发动机功率,而成为现代发动机的标配。VVT由气门正时调节器及排气凸轮轴上的气门正时调节器油路组成,但是排气凸轮轴上的气门正时调节器油路往往过于复杂,导致气门正时调节器与排气凸轮轴的装配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气门正时系统油路的排气凸轮轴结构,以方便气门正时调节器与排气凸轮轴的装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排气凸轮轴结构包括凸轮轴本体,其一端具有轴向设置的中心油孔、定位销孔及环绕所述中心油孔设置的轴向油孔,所述凸轮轴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凸轮,所述凸轮轴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中心油孔连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和所述轴向油孔之间非贯通。
优选地,所述贯通孔为径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贯通孔和所述轴向油孔由第一轴颈分隔开。
优选地,所述定位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轴向油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凸轮轴本体上设置有六角法兰。
优选地,所述凸轮轴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确定凸轮轴装配相位的正时校验孔。
更优选地,所述正时校验孔位于设置在所述凸轮轴本体上的第二轴颈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气凸轮轴上非贯通的贯通孔和轴向油孔的设置,形成了彼此独立的贯通孔油路和轴向油孔油路,从而满足了气门正时调节器油路的需求,该油路结构简单,布置合理,可有效简化气门正时调节器与排气凸轮轴的装配。
进一步地,将贯通孔设置为径向开口可方便贯通孔的加工。
进一步地,由第一轴颈分隔贯通孔和轴向油孔可方便贯通孔和轴向油孔非贯通设置的加工。
进一步地,定位轴孔的孔径大于轴向油孔的孔径能防止VVT定位销错装。
进一步地,凸轮轴本体上六角法兰的设置可防止工装时损伤凸轮轴本体。
进一步地,正时校验孔可方便调校正确的正进相位,以减少凸轮轴装配相位调整的工作量。
更进一步地,将正时校验孔设置在第二轴颈上可防止损伤凸轮轴本体,并且使得加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排气凸轮轴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A-A向的剖视图。
图中标示如下:
凸轮轴本体-1,中心油孔-2,定位销孔-3,轴向油孔-4,凸轮-5,贯通孔-6,第一轴颈-7,六角法兰-8,正时校验孔-9,第二轴颈-10,支撑轴颈-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凸轮轴本体1一端具有轴向设置的中心油孔2及轴向设置的定位销孔3,中心油孔2四周环绕设置有轴向油孔4,凸轮轴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凸轮5,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轴向油孔4均匀分布在凸轮轴本体1的端面上,定位销孔3位于两相邻轴向油孔4间的圆弧的等分位置处,其孔径大于轴向油孔4的孔径以防止VVT定位销错装;贯通孔6与中心油孔2连通,形成贯通孔油路,轴向油孔4形成轴向油孔油路,并且贯通孔6与轴向油孔4之间非贯通,即贯通孔油路和轴向油孔油路彼此间独立以满足气门正时调节器的油路布置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贯通孔的个数及位置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贯通孔6环绕凸轮轴本体1径向设置,第一轴颈7将贯通孔6和轴向油孔4分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34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表面上具有纳米颗粒的聚酰胺
- 下一篇:机载油箱惰性化综合性能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