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的主动式DP转DVI连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2396.3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7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仕福;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66;H01B7/282;H01B7/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实现 互动 主动 dp dvi 连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据连接线,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的主动式DP转DVI连接线。
背景技术
Eyefinity(多屏显示技术)技术的局限:必须使用DP接口,我们知道,AMD Radeon HD5000系列显卡一个非常诱人的功能就是Eyefinity多屏幕输出技术,它打破了传统显卡只能双头2D输出的模式,让游戏玩家可以使用无比震撼的三屏、五屏甚至六屏显示效果,大大增加了游戏视觉体验。不过Eyefinity技术有一大局限性,那就是必须使用至少一个带DisplayPort接口的显示器,才能组建三屏以上显示配置。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配备DisplayPort接口的显示器并不多,就算有也是价值不菲,这无疑抬高了用户组建Eyefinity平台的门槛。虽然现在苹果公司有推出一种带芯片的主动式双链接连接线Mini-DP转DVI,但是由于此种产品采用双链接DVI插头,所以价格昂贵,单条线的价格高达100美元,而且只能与具有Mini-DP显卡相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单链接DVI插头,且DP插头可以灵活更换的主动式DP转DVI连接线,来有效的降低主动式DP转DVI连接线的价格,增加连接灵活性。
一种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的主动式DP转DVI连接线,包括线材主体、DP插头和DVI插头;线材主体的一端与DP插头组装,线材主体的另一端与DVI插头组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VI插头为单链接DVI插头,并且所述的DVI插头内部嵌入有带主动处理芯片的PCB板;所述DP插头为标准DP插头或者Mini-DP插头;所述线材主体包括有线材外被、编织和外铝箔,线材主体还包括有十个缆芯和五个地线芯,每个缆芯外依次包裹有缆芯外被和缆芯导体,一个地线芯和两个缆芯组成一缆芯组,每个缆芯组外依次包裹有内铝箔和麦拉;线材主体还包括五根导电线芯;每根导电线芯外依次包裹有线芯导体和线芯外被。
优选地,缆芯导体与内铝箔之间填充防水填充物。
优选地,所述编织的材料为玻璃纤维。
优选地,所述DP插头和DVI插头的插针均为焊接方式安装,且表面镀金。
优选地,所述的线材主体的直径为(5.5±0.2)mm。
优选地,所述DVI插头内部的单面导电铜箔长度为32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的主动式DP转DVI连接线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单链接DVI插头,驱动一个单链接DVI接口只需要一半的TMDS发射器,而在硬件简化后连接一个DP接口所需要的功耗只有3.3V*500mA,无需USB辅助供电,最重要的是,主动式单链接转接头的价格也随之降低,已经能够大大降低你组建多屏系统的成本;
2、同时支持Mini-DP和标准DP,可以接普通桌面显卡,笔记本显卡或者特殊显卡;
3、单链接DVI意味着每台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只能达到1920×1200,要比双链接DVI支持的2560×1600低不少,不过对于系统资源要求较高的多屏系统来说,前者也基本够用了;测试显示,主动式单链接DVI转接连接线工作一切正常,能够更好驱动3×1920×1200 Eyefinity系统;
4、缆芯导体与内铝箔之间填充防水填充物,并且编织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所以线材主体有很好的耐高温阻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的主动式DP转DVI连接线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沿A-A剖面线的剖面图。
其中,1、线材主体;11、线材外被;12、编织;13、外铝箔;14、内铝箔;15、麦拉;16、缆芯外被;17、缆芯导体;18、地线芯;19、线芯外被;20、线芯导体;2、DP插头;3、DVI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必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必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2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