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640.4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8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沈玄霖;钱亿飞;张杰;盛晓东;薛建中;张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进 前置 式踝足 矫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骼或关节非外科处理用的矫形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前置式踝足矫形器。
背景技术
如业内人士皆知之理,脑外伤和脑卒中存活者的致残率高达70-80%左右,因存活者中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的病症而亟需临床治疗,在临床治疗中需借助于前述的踝足矫形器。
关于踝足矫形器的技术信息,在文献特别是专利文献中可以大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2600076Y(踝足矫形器)、CN2683068Y(可调式踝足矫形器)、CN101115452A(踝足矫形器)、CN100361639C(踝足矫形器)和CN2579378Y(具有预防治疗功能的踝足矫形器),此外还有CN201445580U、CN2683068Y、美国专利US5219324A以及US5890520A,等等。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技术方案存在的通弊由授权公告号为CN101536944B、名称为“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弥补(该专利由本申请人提出),该专利的技术效果可参见其说明书第3页第8-11行。但是,前述CN101536944B依然存在以下两处缺憾:其一,胫前板的结构设计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形,所谓的顾此,即为对胫前肌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而所谓的失彼即为易损及前胫肌的皮肤,尤其是,患者在穿戴过程中因胫前肌发生疼痛而感到严重不适,甚至产生恐惧而减少必要的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配合治疗的效果;其二,由于胫前板不具有合理的透气效果,因此易引起膝盖及其周围刺痒、红肿乃至表皮溃损现象。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之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过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增加患者踝关节活动、有利于减少对腓肠肌刺激并且增加对胫前肌的有效刺激、有益于增大患者足底受力面积而藉以增大患者足底感觉、有便于避免对患者胫前肌部位造成疼痛而藉以增进穿戴的舒适感和有善于体现理想的透气效果而藉以避免损及患者皮肤的结构改进的前置式踝足矫形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包括一在使用状态下对应于患者胫前肌部位的胫前板;一管形套,该管形套延伸构成于所述的胫前板的下端并且与胫前板之间大体上构成L形,胫前板的上端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构成有一第一固定翼,而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构成有一第二固定翼,第一、第二固定翼彼此相对应;一第一定位调节机构,该第一定位调节机构与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翼连接;一第二定位调节机构,该第二定位调节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使患者的踵与所述胫前板连接,特征在于:在所述胫前板中部开设有一护胫机构容纳腔,该护胫机构容纳腔自胫前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护胫机构容纳腔的位置设有一护胫机构,在胫前板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护胫机构容纳腔的上方的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自胫前板的所述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透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护胫机构包括一柔软垫和一固定托垫,柔软垫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护胫机构容纳腔相一致,并且该柔软垫置入于护胫机构容纳腔内,固定托垫位于所述胫前板在使用状态下朝向患者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柔软垫的位置同时与胫前板以及柔软垫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柔软垫为海绵垫,在所述固定托垫朝向柔软垫的一侧表面结合有粘结层,该粘结层同时与所述胫前板以及柔软垫粘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胫前板的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呈英文字母的C字形,而所述管形套的垂直方向的纵截面形状呈拱形,并且该管形套随胫前板成型时一体成形,其中:胫前板和管形套由聚丙烯板片模制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胫前板的高度方向构成有至少一条用于增加强度的补强肋。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聚丙烯板片为热塑性聚丙烯板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定位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系带和第一系襻,第一系带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固定翼或第一固定翼上,并且与第一系襻相配合,第一系襻连接在第一固定翼或第二固定翼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系带是由第一公片和第一母片构成的,第一公片与第一母片相接合,其中,第一公片在穿入并且穿过所述的第一系襻后与第一母片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逆变器安装装置
- 下一篇:V形把折叠可推行式便携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