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及离合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9951.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汽车 防误挂倒档 自控 系统 离合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及离合器总成,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倒档信号采集器、防误挂倒档块、活塞止挡单元以及工控电路实现自动防止司机因误操作而挂倒档的自控系统及包括该种自控系统的离合器总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汽车离合器制造领域中,汽车的档位有奇数也有偶数。当档位数为奇数时,一倒档在同一选档位置;当档位数为偶数时,倒档单独在一选档位置。
目前,离合器厂家为了防止误挂倒档(主要指行驶过程中),仅仅在倒档选档位置上增加一个很硬的弹簧,通过区别选倒档(偶数档)或一倒档(奇数档)与选其它前进档力的不同来防止误挂倒档。采用增加硬簧的方法虽然技术较为简单,但是带来的问题也较为明显,首先,由于增加了硬簧,导致选档较为沉重,尤其是档位数为奇数时,一倒档在同一选档位置,而一档需要经常选取,导致驾驶员操作困难,容易疲劳。其次,虽然增加硬簧区分了选倒档和其它前进挡的手感起到一定的防误挂倒档的作用,但是,即使手感不一样也不一定能百分百防止误挂倒档,尤其是奇数挡时,一档和倒档在同一选档位置,容易导致误挂倒档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像重型卡车这类的大型商用车,多使用8档变速箱,9档变速箱,12档变速箱和16档变速箱,由于档位比较多,且驾驶时切换频繁,因此特别容易误挂倒档。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及离合器总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及离合器总成,该自控系统通过倒档信号采集器、防误挂倒档块、活塞止挡单元以及工控电路实现自动防止司机因误操作而挂倒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包括离合器上盖和倒档拨叉轴,还包括用于实时监测汽车行驶状态的倒档信号采集器、设置在所述倒档拨叉轴上的防误挂倒档块、用于与所述防误挂倒档块配合止挡的活塞止挡单元以及自动控制活塞止挡单元工作的工控电路;所述工控电路分别与所述倒档信号采集器和活塞止挡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止挡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离合器上盖上的活塞缸、设置在该活塞缸内的活塞头、连接在所述活塞缸上的工作管路以及设置在该工作管路上的电磁阀;所述工控电路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头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缸内腔内的导向顶座和设置在该导向顶座底端的止挡杆,在所述导向顶座与所述活塞缸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活塞头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管路与位于所述导向顶座下方的活塞缸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上设有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倒档信号采集器包括用于监测离合器总成踏板位置的踏板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倒档信号采集器还包括用于监测里程表转速的里程表转速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防误挂倒档块的长度大于所述倒档拨叉轴的挂倒档行程距离。
一种离合器总成,包括如上述其中之一所述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倒档信号采集器、防误挂倒档块、活塞止挡单元以及工控电路的设计;通过倒档信号采集器对汽车行驶状态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实时回传给工控电路,工控电路根据监测信息计算判断司机的挂档意图,并发送指令给活塞止挡单元,以控制活塞止挡单元是否对所述防误挂倒档块进行止挡;以此实现了自动防止司机因误操作而挂倒档的目的;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司机在行车过程中误挂倒档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汽车行车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复位件的设计,可在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活塞缸不加压的状态下自动将活塞头向下推出并与下方的防误挂倒档块配合止挡,以防止在汽车行驶途中的误挂倒档的情况发生;有效的确保了活塞头下伸动作顺利进行,提高了自控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未挂倒档时);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档汽车防误挂倒档的自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已挂倒档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9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