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通风结构的盘管塑封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8330.7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金云川;王飞飞;孙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卧龙家用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通风 结构 塑封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通风结构的盘管塑封定子。
背景技术
由于塑封定子组件内径(ΦD2)与后端盖1内径(ΦD1)在数值上相差很小,故现有盘管塑封定子结构共有两类,一类为无通风孔结构;一类为有较小通风孔结构;无通风孔盘管电机的散热效果差,电机温升值较高,需增加成本来减低电机温升;有较小通风孔盘管电机虽然通风效果稍好,但由于通风面积较小,故温升减低不是很明显;盘管电机安装好减震圈后,由于减震圈3外径(ΦD3)大于塑封定子组件2内径(ΦD2),所以减震圈3完全覆盖住较小通风孔,降低了通风孔的通风效果,使电机温升得不到真正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通风结构的盘管塑封定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通风结构的盘管塑封定子,包括后端盖、塑封定子组件和减震圈,所述后端盖外轮廓处设有加强脚,在所述加强脚处设有定位孔;所述塑封定子组件中央设有突起部,通风孔设置的位置均匀围绕在所述塑封定子组件的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圈设于所述突起部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风孔面积达到最大化,后端盖结构强度较强;通风效果达到最优化,降低电机温升;减低电机材料成本,达到降本节材的目的;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后端盖结构特征图;
图2为塑封定子组件结构特征图;
图3为塑封定子组件结构特征图;
图4是减震圈结构特征图;
图5是塑封定子组件结构特征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后端盖1;塑封定子组件2;减震圈3;突起部4;通风孔5;定位孔6;加强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针对现有盘管塑封定子组件结构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升的盘管塑封定子组件结构,其结构简单合理、通风效果优良、运行安全可靠,能有效解决现有盘管电机温升高、材料成本高的问题,实现降温节材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新型通风结构的盘管塑封定子,包括后端盖、塑封定子组件和减震圈,所述后端盖外轮廓处设有加强脚,在所述加强脚处设有定位孔;所述塑封定子组件中央设有突起部,通风孔设置的位置均匀围绕在所述塑封定子组件的中央。后端盖通过定位孔固定放置,保证5个加强脚被塑封料包裹,在加强后端盖拔出力的基础上使通风孔的面积达到最大化;塑封定子组件注塑成型后,所述减震圈设于所述突起部的上端,通风孔到减震圈定位台的距离为L,消除了减震圈外径(ΦD3)对通风效果的影响,保证了空气的流动性;塑封定子组件注塑成型后,与减震圈配合面形成2个突起部,减震圈,防止减震圈径向转动,加强了电机安全系数。
低温升的盘管塑封定子组件结构操作过程如下:
(1)将带绕组定子铁芯防止在模具型芯上;
(2)将后端盖按定位孔定向放置在塑封模具上;
(3)闭合塑封模具,并放入BMC塑封料;按指定压铸参数完成塑封定子的成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卧龙家用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卧龙家用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8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