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蒸簸箕粄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4293.2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7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石富华;石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盛华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31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簸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方小吃制作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蒸簸箕粄的装置。
背景技术
簸箕粄是一种闽西的、尤其是闽西武平的地方小吃,深受当地人喜爱。目前,簸箕粄的制作方法类似于广东肠粉的制作,主要是采用大米磨成浆,把米浆倒入到蒸器中,摇匀,放入锅中开水蒸煮1~2分钟,熟后剥下即可,食用时,包上菜肴。
在传统的制作方法中,由于没有专门的蒸簸箕粄的设备,一般使用肠粉机器制作,主要是采用蒸箱蒸汽加热,由于现有的蒸箱,一般都由若干个蒸槽,各个蒸槽之间相通,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上层的蒸槽加热蒸汽冷凝成水滴到下层的蒸槽中,难以保证下层蒸槽的干净,同时,蒸汽从下层往上层加热,也必然是造成上下层蒸槽之间加热不均,影响簸箕粄的口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高效蒸簸箕粄的装置,由蒸箱、蒸槽、水箱、底座、支座构成,水箱位于蒸箱下方,在水箱底部两侧分别安装了两个底座,在蒸箱中设置若干个蒸槽位,其特征在于:在蒸箱的上部的蒸槽位上设置了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具有通孔,下挡板不带孔,在上挡板和下挡板相互隔开的空间两侧壁连接了和水箱直通的通气管。
蒸汽从水箱中通过通气管进入到上挡板和下挡板相互隔开的空间内,再由上挡板的通孔进入到各个蒸槽上,达到蒸汽加热的目的,通过下挡板,可以有效地将各个蒸槽位相互隔开,加热蒸汽冷凝的水留在下挡板上,通过壁流效应,由下挡板的两侧流到水箱中。
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上层的蒸槽加热蒸汽冷凝成水滴到下层的蒸槽中,保证了下层蒸槽的干净,上下层蒸槽之间加热均匀,制作出来的簸箕粄的口感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蒸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蒸箱左视图。
图5 为图4 A-A 剖视图。
图6 为蒸槽示意图。
其中:1-蒸箱、1a-蒸槽位、1b-上挡板、1c-下挡板、1d-通孔、2-蒸槽、3-水箱、3a-加水口、3b-排水口、4-底座、5-支座、6-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蒸箱(1)、蒸槽(2)、水箱(3)、底座(4)、支座(5)构成,水箱(3)位于蒸箱(1)下方,在水箱(3)底部两侧分别安装了两个底座(4),水箱(3)上面具有两个加水口(3a)、还包括水箱(3)底部的一个排水口(3b),如图5所示,在蒸箱(1)中设置5个蒸槽位(1a),其中上面的四层蒸槽位(1a)含有上挡板(1b)、下挡板(1c), 上挡板(1b)具有通孔,下挡板(1c)不带孔,在上挡板(1b)和下挡板(1c)相互隔开的空间两侧壁连接了和水箱(3)直通的通气管(6)。
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上层的蒸槽(2)加热蒸汽冷凝成水滴到下层的蒸槽(2)中,保证了下层蒸槽(2)的干净,上下层蒸槽(2)之间加热均匀,制作出来的簸箕粄的口感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盛华,未经石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4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