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0811.5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魏本同;徐锋;牛春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1/12 | 分类号: | A01D41/12;A01F12/6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收割机 用卸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联合收割机粮箱卸粮机构主要采用半自动卸粮斗卸粮和外伸搅龙卸粮。外伸搅龙卸粮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粮箱外部由一短水平搅龙和一长斜搅龙被万向节连接而成的外伸卸粮筒(典型机构如迪尔1048卸粮筒);另一种是在粮箱左下侧有一大斜平面,卸粮筒通过转盘与粮箱铰接,传动从粮箱内部经双万向节在长斜搅龙筒外部从顶端传入卸粮斜搅龙(典型机构如福田GE50外伸卸粮筒)。然而,上述两种卸料机构均存在不同的缺点:第一种卸料机构在收割时必须将卸粮筒与粮箱结合,否则会产生漏粮问题,而且此机构安装在2kg-5Kg的轮式收割机上时,卸粮筒运输状态(卸粮筒折叠、与机体侧面平行)与滚筒轴上碎草机皮带轮干涉,影响碎草机的安装,有悖秸杆还田趋势;第二种卸料机构的传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装配相对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其目的是不但传动结构简单,而且解决收割时打开漏粮的问题;同时,不仅可以适应大田块作业,还可以适应小田块卸粮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包括粮箱、水平底搅龙和长斜搅龙,所述的水平底搅龙通过第一滑动轴承组合吊装在粮箱的内部,所述的水平底搅龙与安装在短斜搅龙传动轴上的短斜搅龙通过万向节总成连接,并通过出粮口焊合上的第二滑动轴承组合吊装在粮箱的内部,组成粮箱上固定的传动部件;所述的长斜搅龙安装在外伸卸粮筒内,并且通过铰链连接在出粮口焊合上,所述的长斜搅龙在液压缸的作用下旋转,并通过外部铰链与短斜搅龙结合。
所述的粮箱和外伸卸粮筒通过拉杆连接,且所述的拉杆安装于固定在粮箱和外伸卸粮筒上的拉杆固定座上。
所述的短斜搅龙从粮箱内部开始向上倾斜,所述的外伸卸粮筒为直筒。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的水平底搅龙与短斜搅龙通过万向节总成在粮箱内部结合,长斜搅龙和短斜搅龙通过外部铰链旋转接合,具有传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而且解决了收割时打开漏粮的问题。
2.该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不仅可以适应大田块作业,还可以适应小田块卸粮要求,结构紧凑,给地块大小适应性强,有效解决卸粮时容易堵塞和收割时打开卸粮筒漏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1:粮箱;2:水平底搅龙;3:第一滑动轴承组合;4:万向节总成;5:短斜搅龙;6:短搅龙传动轴;7:出粮口焊合;8:第二滑动轴承组合;9:长斜搅龙;10:外伸卸粮筒;11:拉杆;12: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摇杆的结构示意图。该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包括粮箱1、水平底搅龙2和长斜搅龙9,水平底搅龙2通过第一滑动轴承组合3吊装在粮箱1的内部,水平底搅龙2与安装在短斜搅龙传动轴6上的短斜搅龙5通过万向节总成4连接,并通过出粮口焊合7上的第二滑动轴承组合8吊装在粮箱1的内部,组成粮箱1上固定的传动部件;长斜搅龙9安装在外伸卸粮筒10内,并且通过铰链连接在出粮口焊合7上,长斜搅龙9在液压缸12的作用下旋转,并通过外部铰链与短斜搅龙5结合,实现传动卸粮的目的。
粮箱1和外伸卸粮筒10通过拉杆11连接,且拉杆11安装于固定在粮箱1和外伸卸粮筒10上的拉杆固定座上;短斜搅龙5从粮箱1内部开始向上倾斜,外伸卸粮筒10为直筒。
该种联合收割机用卸粮机构的水平底搅龙与短斜搅龙通过万向节总成在粮箱内部结合,长斜搅龙和短斜搅龙通过外部铰链旋转接合,具有传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而且解决了收割时打开漏粮的问题;不仅可以适应大田块作业,还可以适应小田块卸粮要求,结构紧凑,给地块大小适应性强,有效解决卸粮时容易堵塞和收割时打开卸粮筒漏粮的问题。同时,应用于5Kg以下的收割机上,能够有效避开滚筒轴上碎草机皮带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08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衬底表面生长蛋白纤维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重固化树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