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耙矸机轮轴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921.5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栋良;梁华红;王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0 | 分类号: | E21F1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耙矸 机轮 限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耙矸机轮轴限位结构,用于保证耙矸机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目前巷道掘进已成为限制矿井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矸工作包括装岩和运输两个重要工序,所以必须提高耙矸机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它的能力。
随着巷道的延伸,迎头每进尺50m需要挪移一次耙矸机,现有技术中,耙矸机底座是与耙矸机台车实施焊接,在底座中设置倒“U”型槽,耙矸机轮轴置于倒“U”型槽中,这使得耙矸机轮轴的受力集中在焊接底座处,并且不论是在径向还是轴向上都未得到很好的限位,临时轨道的质量和巷道底板的不平整状况使挪移耙矸机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振动,车轮掉道及限位轮轴底座的开焊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巷道断面太小,操作空间极为受限,更换和处理难度极大,由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矿用耙矸机轮轴限位结构,用于防止耙矸机车轮产生轴向或径向移动而发生的“掉道”现象及限位轮轴底座的开焊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矿用耙矸机轮轴限位结构的特点是:设置底座为锻造件,所述底座通过铆钉固定在耙矸机台车上;与所述底座对合的压板是由侧耳部位的螺栓与底座固定联接,由所述对合的压板和底座形成整圆轴孔;耙矸机轮轴的轴端固定在所述整圆轴孔中。
本实用新型矿用耙矸机轮轴限位结构的特点也在于:设置所述耙矸机轮轴位于整圆轴孔中的轴端为轴颈部,所述耙矸机轮轴是以直径大于轴颈部直径的轴肩在两端整圆轴孔之间形成轴向限位。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耙矸机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轴向及径向移动,使耙矸机在移动时实现载荷均匀分布,有效避免发生开焊,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螺栓;2压板;3底座;4铆钉;5耙矸机台车;6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矿用耙矸机轮轴限位结构的特点是:设置底座3为锻造件,底座3通过铆钉4固定在耙矸机台车5上;与底座3对合的压板2是由侧耳部位的螺栓1与底座3固定联接,由对合的压板2和底座3形成整圆轴孔;耙矸机轮轴的轴端固定在整圆轴孔中,以此限制耙矸机轮轴产生径向移动,设置耙矸机轮轴位于整圆轴孔中的轴端为轴颈部,耙矸机轮轴是以直径大于轴颈部直径的轴肩在两端整圆轴孔之间形成轴向限位,以此限制车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锻造件有效改善了金属内部组织,消除内部应力集中、内部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结构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等优点,在井下恶劣的环境下更能发挥其优势;铆钉铆固的连接方法相对焊接,其工艺简单,韧性强,不易松动;整圆轴孔有效消除了应力集中现象;本实用新型保证了耙矸机在使用过程中紧贴轨面、载荷均匀分布,实现安全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9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