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余热利用供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521.4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8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章泽华;马依锋;储昭启;张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马斯特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余热 利用 供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船舶余热利用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在正常航行过程中,船舶主机会将大量的余热通过排气的方式排出,通常这些余热直接排向大气,浪费了大量的能量,降低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目前,在北方,船舶上的船员房间、驾驶室等舱室的供暖来自于中央空调采暖,洗漱热水主要来自热水柜,船用中央空调及热水柜的热源来自于蒸汽或电加热,即通过燃烧器和废气对锅炉进行加热,锅炉经过加热产生的蒸汽进入中央空调和热水柜,经过热交换后使中央空调产生暖气供暖,并加热热水柜中的水,从而供船员洗漱之用;在船舶停航时,可采用中央空调和热水柜中的电加热器对其进行加热,实现供暖供热水。以上现有技术虽能部分地解决船舶主机废气利用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技术在锅炉蒸汽与中央空调、热水柜之间没有换热器,同时先用蒸汽对中央空调和热水柜加热,然后再将中央空调的热气释放到房间、热水柜的热水供洗漱,期间经过多次热量传递,热能利用率非常低,而且结构也相对复杂,易发生设备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废气利用结构集成于船舶现有设备上,提高设备实际利用效率,并降低供热成本,节省能源消耗的船舶余热利用供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船舶余热利用供暖装置,包括锅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洗漱水箱,所述的锅炉上设有燃烧器和电加热器,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锅炉内,锅炉上还设有与船舶主机排气口相连接的废气进口;锅炉上设有热水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连接在热水出口上,同时第二换热器与洗漱水箱相连接,并经热水循环管道连接于锅炉上,组成循环回路。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将废气利用结构集成于船舶现有锅炉设备上,通过主机排出的废气加热锅炉,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可以依靠废气来加热锅炉,在船舶停泊时,则可采用燃油通过燃烧器加热或采用电加热;本实用新型完全集成于船舶原有锅炉上,并由锅炉的热水通过热交换直接对船员房间供暖和供热水,提高了热能实际利用效率,降低了供暖成本,同时节省了能源消耗。
作为改进,所述的余热利用供暖装置还包括热水循环泵,所述的热水循环泵连接在热水循环管道上;由于增设了热水循环泵能够实现热水的顺利循环,便于热水利用,进一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加热器为电热棒,所述的电热棒装于锅炉内部;在船舶停航时,由于主机不工作,因此无法产生废气,此时可通过电热棒加热,加热速度较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舶余热利用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锅炉,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洗漱水箱,5、燃烧器,6、电加热器,7、废气进口,8、热水出口,9、热水循环管道,10、热水循环泵,11、废气出口,12、燃油废气排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船舶余热利用供暖装置,包括锅炉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洗漱水箱4,所述的锅炉1上设有燃烧器5和电加热器6,第一热交换器2设置在锅炉1内,锅炉1上还设有与船舶主机排气口相连接的废气进口7;锅炉1上设有热水出口8,所述的第二换热器3连接在热水出口8上,同时第二换热器3与洗漱水箱4相连接,并经热水循环管道9连接于锅炉1上,组成循环回路。
所述的余热利用供暖装置还包括热水循环泵10,所述的热水循环泵10连接在热水循环管道9上。
所述的电加热器6为电热棒。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上还设有废气出口11和燃油废气排气出口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将废气利用结构集成于船舶现有锅炉设备上,通过主机排出的废气加热锅炉,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可以依靠废气来加热锅炉,在船舶停泊时,则可采用燃油通过燃烧器加热或采用电加热;本实用新型完全集成于船舶原有锅炉上,并由锅炉蒸汽通过热交换直接对船员房间供暖和供热水,提高了热能实际利用效率,同时节省了能源消耗。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马斯特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马斯特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墨辊窜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立体浮现式印花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