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1686.0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1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庆;张新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航天万源新大力电机有限公司;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并联 支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凸极转子,尤其涉及一种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传统的凸极转子的励磁绕组的接线图,传统的凸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是以“N”、“S”极交叉排布的,在转子磁极挂极后,进行极间连线时,相邻磁极必须是“头头”“尾尾”相连,这样使得相邻磁极线圈内的电流方向一个是顺时针,另一个则是逆时针方向,也就实现了磁极的交叉排列。
对于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由于转速低故电机极数非常多,这样会使转子励磁电压较高,这样对线圈绝缘要求就高,绝缘可靠性下降,励磁系统因高电压造成成本上升。为降低转子电压,磁极线圈就必须采用减少匝数来降低电压提高电流的方法;由于电流的增大,为控制发热问题,就要求使用大线规的扁铜线来绕制,但线规越大,磁极线圈制造工艺的难度就越大。因为线规大了以后,其硬度大,反弹力也大,绕制时很难让其服贴,必须进行大力的敲打,这样很容易造成铜线绝缘的磕碰损伤,影响磁极线圈的质量,甚至会发生恶性事故。另外,绕制大线规的磁极线圈所需设备庞大而复杂,增加设备投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其具有成本低和磁极线圈的质量和可靠性好的特点,以解决现有凸极转子磁极线圈连接存在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其由多个转子磁极连接而成,相邻两个转子磁极的“N”、“S”极交叉排布,其中,所述多个转子磁极以相邻两个为一组,每组转子磁极线圈首尾相连接后再将各组串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小磁极线圈制造中对绕组绝缘的损伤,提高磁极线圈的质量和可靠性。
2)减少制造设备的投入成本和能源消耗。
3)提高效率,节省生产制造成本。
4)采用不同的支路数,可实现电压和电流的均衡设定,使励磁系统成本更加经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凸极转子的励磁绕组的接线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的励磁绕组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的励磁绕组的接线图。
本实施例中,一种凸极转子多并联支路结构由多个转子磁极1连接而成,相邻两个转子磁极1的“N”、“S”极交叉排布,所述多个转子磁极1以相邻两个为一组,每组转子磁极1的线圈首尾相连接后再将各组串接起来。
凸极转子励磁绕组采用所述的接线方式。由于在同样大的输入电压、电流下,流进每个磁极线的电流减小为原来的一半。这样,转子磁极导线截面积就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线圈绕制的匝数增加一倍,保证每个磁极的安匝数不变(线圈安匝数即线圈电流乘以线圈匝数)也就保证了每个磁极的磁动势不变。在同样满足电机励磁要求的情况下,大大改进了磁极线圈的工艺性,能够克服因线圈线规大所带来的操作困难和绝缘损伤的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航天万源新大力电机有限公司;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航天万源新大力电机有限公司;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1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