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门锁的脱合推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1477.6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美珍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门锁 推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门锁和其它的机电一体化锁上的脱合推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少生产门锁的厂家,开始设计生产以电子为开启方式的指纹锁、射频卡锁或密码锁。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渐成熟,电子门锁的离合机构对电子门锁质量是否稳定起关键性作用。现有的脱合推动装置,多数采用小电机输出轴直接驱动,这样的结构,因电机力矩小非常容易卡死。有的用了减速电机,但减速器齿轮箱和电机在输出轴方向进行串联,造成体积过大,因此在锁体或面板里很难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成功解决了普通电子门锁离合机构不稳定、安装空间较大及易卡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门锁的脱合推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减速电机组、带脚输出轴套、推簧、运动块;其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可供所述运动块滑动的滑槽;所述减速电机组的输出轴连结所述带脚输出轴套;所述带脚输 出轴套上设置有“接触脚”,所述带脚输出轴套旋转时,其“接触脚”可在所述推簧的螺旋线轨迹轨道内滑动;所述推簧为螺旋型且安装于所述运动块内,所述推簧的两端与运动块的两端紧密接触且不固定,所述推簧套在所述带脚输出轴套上并带动所述运动块在所述外壳内的滑槽内滑动;所述运动块上设置有一个拨动片用来连接电子门门锁的离合结构进行脱合转换。当所述带脚输出轴套在减速电机组的输出轴的带动下旋转时,由于“接触脚”可在所述推簧的螺旋线轨迹轨道内滑动,同时,由于“接触脚”为原地旋转,所述推簧则相对电机组的输出轴开始滑动,从而带动所述运动块沿着滑槽滑动,当“接触脚”触碰到推簧的一端时,已经不存在可以继续滑动的螺旋轨道,因为推簧与运动块之间并无固定,只是靠紧密接触的摩擦力固定,此时,带脚输出轴套的“接触脚”将带动推簧一起旋转,避免因为力矩过大而造成减速电机组卡死。当运动块在滑动途中遭遇阻力时,推簧也会在运动块内转动,不会卡死电机。同理,当电机反转时,减速电机组的输出轴旋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运动块也向另一侧移动,并移动至最顶端。通过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就可以使运动块上的拨动片在滑槽内往复运动,来对电子门门锁的离合结构进行脱合转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推簧的长度大于滑槽长度的一半,所述带脚输出轴套的“接触脚”设置于滑槽的中段。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带脚输出轴套的“接触脚”旋转滑动至所述推簧的一端时,所述运动块已经抵达滑槽的一端,滑槽的长度对运动块的运动轨迹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其可以在滑槽规定的距离内及时停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减速电机组包括一个电机和一个减速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这样设置的电机与离合器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易于将传动齿轮全部用轴套固定固定。此结构也非常紧凑,能够使离合器更加平稳有效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特殊的结构形式,成功解决了普通电子门锁离合机构不稳定、安装空间较大及易卡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反转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1-外壳、2-减速电机组、3-带脚输出轴套、4-推簧、5-运动块、6-轴套、7-电机、8-减速器、9-减速器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减速电机组2、带脚输出轴套3、推簧4、运动块5;其中,外壳1内设置有可供运动块5滑动的滑槽;减速电机组2的输出轴连结带脚输出轴套3;带脚输出轴套3上设置有“接触脚”,带脚输出轴套3在输出轴的带动下旋转时,其“接触脚”可在推簧4的螺旋线轨迹轨道内滑动;推簧4为螺旋型且安装于运动块5内,推簧4的两端与运动块5的两端紧密接触 且不固定,推簧4套在带脚输出轴套3上并带动运动块5在外壳1内的滑槽内滑动;运动块5上设置有一个拨动片用来连接电子门门锁的离合结构进行脱合转换。外壳1在滑槽的另一端,即电机输出轴的对应端设置一个轴套6,用来保持减速电机组2的输出轴的平稳运作,避免因运动块5的运动而造成输出轴的径向窜动。
运动块5两侧设置有通孔,运动块5在减速电机组2的输出轴上滑动式,两侧的通孔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推簧4的径向截面大于运动块5两侧的通孔,这样推簧4就不可能移动到运动块外,同时,推簧4对运动块5两侧的通孔的接触部分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保证推簧4在运动块5无阻力运动过程中不会原地“打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美珍,未经刘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1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物联网植物生长灯
- 下一篇:连体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