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1404.2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6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进;李晓军;夏志林;宋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云腾照明灯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2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源 发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
背景技术
半导体照明产业在全球兴起,LED(发光二极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LED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LED发光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持续降低,LED开始大规模进入照明市场。
LED灯作为照明装置,比传统白炽灯节能约80%,寿命是传统白炽灯的20倍以上,而且所发光谱中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在能源危机和人们提倡技能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的今天,LED灯泡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目前LED照明领域中,LED封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直插式,2、支架式,3、贴片式,4、COB集成封装。其中COB集成封装技术具有减少热阻的散热优势,且具有高封装密度和高出光密度的特性,被各企业所青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COB基板材料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从早期的FR4等环氧树脂基板,发展到铝基板、铜基板,再到目前部分企业所采用的陶瓷基板,基板的散热性能不断改进,COB光源的可靠性逐步提高。
现有的LED灯基本上大致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就是将数颗1W的大功率LED贴片到铝基板或者直接贴到散热板上去;第二种采用集成光源,将一颗数瓦的LED集成面光源通过导热膏或者压合的方式直接固定在灯体散热结构上。第一种灯结构简单,但是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多颗通过串并联的方式连接,若一颗损坏,整个灯泡就会受损,另外,由于LED光源是由数颗大功率LED构成,因此,从外部看来,很容易看到里面的电光源,如果为了屏蔽点光源就需要透明度很差的灯罩来实现,这样就造成极大的光通量损失;第二种结构也较为简单,而且成本较低,可靠性更佳,因此,成了目前市场上LED灯的主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包括发光区、LED双光源和LED透镜,LED双光源为LED集成光源,LED集成光源固定于发光区内,LED集成光源外装有LED透镜作为外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区的数量为2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ED透镜为LED二次光学透镜,LED透镜的数量为6个,每3个LED透镜位于一个发光区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ED集成光源的功率为1W。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可靠性好,解决目前市场的单一无法通用问题,能适用大功率产品规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包括发光区1、LED双光源2和LED透镜3,LED双光源2为LED集成光源2,LED集成光源2固定于发光区1内,LED集成光源2外装有LED透镜3作为外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区1的数量为2个。LED透镜3为LED二次光学透镜3,LED透镜3的数量为6个,每3个LED透镜3位于一个发光区1内。LED集成光源2的功率为1W。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LED集成光源2主要应用在LED照明技术里,是采用COB或COFB封装技术将LED晶粒直接封装在均温板或铜基板,形成了多晶阵列型封装。因此,采用LED集成光源2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市场的单一无法通用问题,能适用大功率产品规格;LED二次光学透镜3对路灯的配光及光学输出效率至关重要。工作原理为:两个发光区1内的LED集成光源2发出光射向LED集成光源2外装的LED二次光学透镜3,再将光通过LED二次光学透镜3进行二次发射,然后射出。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光源的发光区结构,采用LED集成光源2作为发光区1的出光光源,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可靠性好,LED集成光源2中的每一颗LED光源2的功率为1W,解决目前市场的单一无法通用问题,能适用大功率产品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云腾照明灯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云腾照明灯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1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便携式酶传感器
- 下一篇:带钢焊缝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