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1829.0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5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莉;邵科君;陈云燕;夏栋;安聪慧;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5/00 | 分类号: | B25H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组合 通用 存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存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汽车组合灯通用件一般由外购零部件在中转库先行拆包,存放好,再适时转运到相应的装配现场安装到汽车上。在中转库,拆包好的汽车组合灯通用件目前是一个接一个挨着存放在平板小车货架上的,该种存放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1)、单辆小车的存放空间有限,致使汽车组合灯通用件的存放量较少,生产过程中往往不够用,且取用不便;2)、通常存放时将组合灯叠放在一起,因此经常需要整理摆放,避免在取用过程中不慎摩擦或损伤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原有性能,不利于汽车组合灯通用件的存放保管,降低了保管和取用的工作效率,费时费力;3)、由于存放组合灯通用件的平板小车货架上没有相应的定位装置或隔离装置,组合灯通常就叠放成一堆,致使转运过程中,组合灯容易随平板小车的运动而互相错动摩擦,结果导致组合灯外表面划伤而造成零部件报废,通常情况下报废率非常高,增加了汽车生产中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取方便的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包括矩形底座,所述底座四角分别设有立柱,相邻角的立柱顶部连接有顶梁,较长的一对顶梁之间设有若干个横梁,相邻的横梁之间连接有布袋。该技术方案的设计思想是:用布袋存放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并用横梁分隔开多个布袋,避免其叠放成一堆,导致外表面划伤,造成零部件报废,这样就减小了报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从顶梁到底座之间设有多层矩形框,每个矩形框较长的一对边梁上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横梁,相邻的横梁之间连接有布袋。该项旨在通过设计的多层结构,来增加存放的汽车组合灯通用件数量。
作为优选,相邻距离较大的两角的立柱上设有多个支架,每个支架的顶部与其对应的矩形框的底部等高。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框较长的一边梁铰接于远离支架一侧的立柱上,与其相对的一侧边梁搭靠在支架上。以上两项旨在使矩形框可向上翻转,方便放置和取用汽车组合灯通用件。
作为优选,所述一顶梁与底座之间连接有纵梁,纵梁上设有多个与矩形框数目相同的可支撑矩形框活动端的支撑装置,每个支撑装置一一对应地设于每个支架的上方。该项旨在使矩形框活动端翻起来时,可搭靠于支撑装置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向固定于纵梁上的套管,套管内设有可插拔的支撑杆。使用时,拔出支撑杆,然后翻起矩形框活动端至高于套管,之后在套管中再次插入支撑杆,将矩形框放于支撑杆上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一侧铰接有牵引杆。设置牵引杆方便物流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杆呈V形,其两末端与底座铰接,牵引杆的顶端弯折成环形。该项旨在使牵引杆方便牵拉。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车轮。设置车轮方便物流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车轮具有四个,包括前侧两转向轮和后侧两定向轮。
本实用新型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减小了报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1.底座 2.立柱 3.顶梁 4.横梁 5.矩形框 6.支架 7.纵梁 8.套管 9.支撑杆 10.牵引杆 11.车轮 12.布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
一种汽车组合灯通用件存放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矩形底座1,所述底座1四角分别设有立柱2,相邻角的立柱顶部连接有顶梁3,较长的一对顶梁之间设有若干个横梁4,相邻的横梁4之间连接有布袋5,所述立柱2上从顶梁3到底座1之间设有五层矩形框5,每个矩形框5较长的一对边梁上也设有若干个横梁,相邻的横梁之间连接有布袋5,最顶部和最底部的矩形框5与立柱为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1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