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漏电地暖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6688.0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7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建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8 | 分类号: | H05B3/28;F24D13/02;F24D19/10;E04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漏电地暖板及其制造方法,属于供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碳晶发热板作为供暖设施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而目前市场销售的地暖板在湿铺状态下泄露电流较大,超过30毫安,导致合不上闸,而使产品无法运行;而且安全隐患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电地暖板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湿铺状态下产生的问题,并且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地暖的安全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电地暖板,它包括发热板和保温板,所述发热板和所述保温板塑封于收缩膜内,所述发热板包括碳晶发热板和聚酯胶膜,所述碳晶发热板密封于所述聚酯胶膜内。
优选的,所述碳晶发热板包括复数个并排设置的导电油墨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导电油墨基板两侧的复数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板。
优选的,所述导电油墨基板两侧均设置有两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板。
优选的,所述发热板中复数个导电油墨基板的同极导电端子均通过一铜箔板连接,且所述发热板对应所述铜箔板处设置有用于接导线的孔;其中,孔设置有两个,一个为正极接线孔,另一个为负极接线孔。
尤为优选的,所述发热板外设置有绝缘膜。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包括保温层和反射层,所述保温层材料为聚胺脂,所述反射层材料为铝板。
一种防漏电地暖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温度为170℃~185℃下,复数个导电油墨基板并排放置,用两块铜箔板分别将复数个导电油墨基板的正极导电端子和负极导线端子连接,然后两侧均压合复数层环氧树脂板得到碳晶发热板,
2)将步骤1)中的碳晶发热板在温度为140℃~160℃下密封压合于聚酯胶膜内得到防漏电发热板;
3)将步骤2)中的发热板在对应步骤1)中铜箔板处钻孔引出导线,再用绝缘树脂胶将孔密封;
4)将通过步骤3)加工后的发热板和保温板由收缩膜塑封。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温度优选为15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保温板包括保温层和反射层,所述保温层材料为聚胺脂,所述反射层材料为铝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大幅降低了地暖板在湿铺情况下的泄漏电流,并将少量漏电流引入地下,解决了安全隐患,使产品能够正常安全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防漏电地暖板的截面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碳晶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中发热板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防漏电地暖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3,该防漏电地暖板包括碳晶发热板1,聚酯胶膜2,绝缘膜3,保温板4和收缩膜5;碳晶发热板1塑封于聚酯胶膜2内形成发热板,发热板和聚胺脂保温板4塑封于收缩膜5内;
其中,碳晶发热板1包括三个导电油墨基板11和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板12,导电油墨基板11两侧均设置有两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板12;保温板4包括保温层和反射层,保温层材料为聚胺脂,反射层材料为铝板。
优选的,发热板中三个导电油墨基板11的同极导电端子均通过一铜箔板连接,且发热板对应铜箔板处设置有用于接导线的孔6;其中,孔6设置有两个,一个为正极接线孔,另一个为负极接线孔;该发热板外还设置有绝缘膜3。
参阅图4,一种防漏电地暖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温度为170℃~185℃下,三个导电油墨基板并排放置,用两块铜箔板分别将三个导电油墨基板的正极导电端子和负极导线端子连接,然后两侧均压合两层环氧树脂板得到碳晶发热板;
2)将步骤1)中的碳晶发热板在温度为150℃下塑封压合于聚酯胶膜内得到防漏电发热板;
3)将步骤2)中的发热板用绝缘膜密封,然后在对应步骤1)中铜箔板处钻孔引出导线,再用绝缘树脂胶将孔密封;
4)将通过步骤3)加工后的发热板和聚胺脂保温板由收缩膜塑封。
本发明结构简单,大幅降低了地暖板在湿铺情况下的泄漏电流,并将少量漏电流引入地下,解决了安全隐患,使产品能够正常安全的工作。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建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建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6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