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交错间隔的合金柱的印刷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7701.0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6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市江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1 | 分类号: | H05K1/11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交错 间隔 金柱 印刷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交错间隔的合金柱的印刷电路板。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器件连接的载体,其制造成本低廉,通常称为PCB或PWB,即印刷电路板或印刷布线板,其结构通常包括绝缘芯层,形成在绝缘芯层两面的铜箔层,根据后续电子器件的连接需要,可对铜箔层进行图案化,以及在印刷电路板中形成通孔、盲孔等互连孔。电子器件可同时形成在印刷电路板的两面上,从而提高集成密度。
依次在绝缘芯层两面堆叠铜箔层的覆铜板(CCL)用作PCB的衬底,覆铜板可根据应用分为玻璃/环氧树脂CCL、耐热树脂CCL、纸/酚CCL、高频CCL、柔性CCL(聚酰亚胺薄膜)、复合CCL等等。其中玻璃/环氧树脂CCL最常用来制造双面PCB或多层PCB。
首先进行化学镀铜工艺以形成进行电镀铜工艺所需的薄的导电膜。之后进行电镀铜工艺形成铜箔层。由此形成覆铜板。但是,铜箔层和绝缘芯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可能低下,从而导致铜箔层容易从绝缘芯层上剥离,从而使产品具有严重缺陷。近年来,也曾试图通过粗化绝缘芯层与铜箔层接触的表面来增大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上述两者的结合强度。但是其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对形成的粗化表面的粗糙度有一定要求,从而能实现增强粘附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交错间隔的合金柱的印刷电路板。通过对该印刷电路板的铜箔和绝缘芯层之间的结合强度进行改进,能够提高印刷电路板的可靠性,由此增强结合强度并提高产品良率。
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交错间隔的合金柱的印刷电路板包括:
绝缘芯层(1);
嵌入绝缘芯层(1)内部的金属锡层(3);
形成在绝缘芯层(1)的正面和背面上的铜箔层(2);以及
形成在金属锡层(3)和铜箔层(2)之间的多个铜锡合金柱(4),特征在于:多个铜锡合金柱(4)中从绝缘芯层(1)的正面开始形成的各个铜锡合金柱(4)与从绝缘芯层(1)的背面开始形成的各个铜锡合金柱(4)的位置交错间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印刷电路板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印刷电路板在形成铜箔层之前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考图1以及图2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为清楚起见,附图中所示的各个结构均未按比例绘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结构。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的印刷电路板包括:绝缘芯层1、嵌入绝缘芯层1内部的金属锡层3、形成在绝缘芯层1的正面和背面上的铜箔层2以及形成在金属锡层3和铜箔层2之间的多个铜锡合金柱4,其中多个铜锡合金柱4中从绝缘芯层1的正面开始形成的各个铜锡合金柱4与从绝缘芯层1的背面开始形成的各个铜锡合金柱4的位置交错间隔。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首先,提供金属锡层3。金属锡是一种软质金属,且其熔点约为231摄氏度。
随后,将金属锡层3置于模具中,向模具中浇铸绝缘材料,从而形成其中嵌入了金属锡层3的绝缘芯层1,绝缘芯层的材料是耐高温树脂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有机硅树脂、酚醛环氧树脂(EPN)、聚酰亚胺树脂等等。绝缘芯层1应当耐高温,其熔化温度或分解温度应当大于其中嵌入的金属锡层3的熔点。
随后,利用激光钻孔或蚀刻从绝缘芯层1的正面和背面开始形成直至金属锡层3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之间的相应的通孔的位置交错间隔,即从绝缘芯层1的正面开始形成的各个通孔的位置与从绝缘芯层1的背面开始形成的各个通孔的位置交错间隔,且间隔距离为1微米-10微米,优选2微米,4微米,6微米,8微米,1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市江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溧阳市江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7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