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窗帘通风及固定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0682.0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7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科 |
主分类号: | E05C19/00 | 分类号: | E05C19/00;A47H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窗帘 通风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便于窗帘通风及固定的装置。[0002] 背景技术 很多人尤其是老人会进行午睡,在不冷不热季节等午睡时,人们大多会开窗使居室得到良好通风,同时会拉上窗帘,以遮挡太阳光或白光,但当有风时会吹开窗帘,使太阳光等射进室内,影响人们午睡,有些人就用夹子将窗帘夹在窗框上,这样做比较麻烦,也不能很完整地遮挡太阳光等,另外还会将窗帘夹皱等;所以,有些人干脆关上窗户后再拉上窗帘,但这样不利于室内的通风通气等,影响室内空气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窗帘通风及固定的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窗帘通风及固定的装置,由通风的窗帘和固定窗帘的装置构成,所述窗帘顶部设有挂钩,该挂钩与窗帘轨道中的滑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采用两种方法对其实施通风;第一种方法是:在单层窗帘上设有竖向一排排通风孔,该通风孔上设有纱布,该纱布四周设有软垫圈,该软垫圈与窗帘连接;所述通风孔上设有弹性的“7”字状通风软管,该通风软管进风口四周设有软垫圈,该软垫圈与窗帘连接,所述通风软管的竖管下部内侧管壁与窗帘连接,该通风软管的出风口成斜向即出风口的口部外侧高内侧底,所述通风软管成上下正反错位设置,即第一个通风软管设置在窗帘的正面上部,第二个通风软管则设置在第一个通风软管下方的窗帘背面,第三个通风软管设置在第二个通风软管下方的窗帘正面,第四个通风软管设置在第三个通风软管下方的窗帘背面并以此类推;第二种方法是:所述窗帘由一排排竖向扁状软管连接而成,该扁状软管由两层布料构成,扁状软管两侧的两层布料通过缝制连接起来;在扁状软管的内、外侧管壁上分别设有通风孔,该通风孔成上下错位设置,即第一个通风孔设置扁状软管的外侧管壁上,第二个通风孔则设置在第一个通风孔下方的扁状软管内侧管壁上,第三个通风孔设置在第二个通风孔下方的扁状软管外侧管壁上,第四个通风孔设置在第三个通风孔下方的扁状软管内侧管壁上并以此类推;所述扁状软管内腔设有纱布,该纱布通过缝制与扁状软管连接一起并紧贴扁状软管内壁,该纱布与扁状软管外侧管壁上的通风孔相对应;所述扁状软管内腔设有弹性撑件,该撑件呈筒盖状,该撑件的一部分围壁与扁状软管内壁连接,该撑件的另一部分围壁与所述纱布接触。
在设有窗户的墙壁上设有十个以上的纵向圆柱,该圆柱与所述墙壁之间形成直角,该圆柱处于窗户下方,该圆柱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并均匀分布,该圆柱凸出所述墙壁或窗框表面三公分以上,该圆柱处于窗帘与所述墙壁之间;在圆柱下方的所述墙壁两侧设有两个定位管,该定位管与所述圆柱平行,该定位管外端设有封帽;所述定位管套有移动管,该移动管顶面设有竖杆,该竖杆与横杆两头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墙壁平行,该横杆设有十个以上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头部设有软护垫,该软护垫与所述圆柱相对应;所述移动管底部设有齿条,所述定位管下方的墙壁上和封帽下部内侧分别设有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分别与齿条的内端和外端相对应;在窗户墙即设有窗户的墙两侧隔墙上分别嵌有壁盒,该壁盒口部与两侧隔墙表面齐平,该壁盒内设有电机,该电机轴上设有齿轮,该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轮、齿条、移动管、定位管设有壁罩,该壁罩分别与窗户墙及隔墙相连接,该壁罩顶部为开口,该壁罩顶部高于移动管而低于窗帘的底部;所述窗户墙或隔墙上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机、限位开关连接,该控制器设有开关和电源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将窗帘可靠地固定住而不会被风吹起,也不会损伤窗帘,而窗帘又能做到顺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良好;同时窗帘也能有效遮挡太阳光、白光射进室内,使人们能更好地进行午睡,从而给人们带来方便。本发明操作轻松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示意图。
图4为窗帘与通风软管组合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窗帘与通风软管组合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由扁状软管连接而成的窗帘正面示意图。
图7为扁状软管剖视示意图。
图8为扁状软管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科,未经陈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0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主板的屏蔽电路及其屏蔽方法
- 下一篇:预烧板、系统及方法